朋友的困惑:女兒學理科很吃力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孩子的學習情況。她向我吐苦水:女兒文科成績一直不用她操心,可是,數學總是差把勁,因為思維跟不上,想趁寒假期間好好補一補。
聊得越久,她越發焦慮。原來,通過孩子這幾年的學習,她發現:自己女兒在數學方面越來越吃力。而這個吃力,並不是單純靠多刷題就能提高的,因為有時孩子腦子轉不過來,根本無從下手。
同時,原本成績不錯的侄女今年上初中了,數理化方面也是明顯感覺吃虧。
朋友對我說:她和很多家長都討論過,發現女孩子邏輯思維方面不如男孩,越到後面,學理科越困難。
現實中,我也聽過不少人說過,女生邏輯思維天生不如男生。可是,事實上,真是如此么?
大腦結構:男女無別;實驗證明:性別是學習的結果
2017年,BBC曾推出一部紀錄片《男女不再有別》,一開片主持人就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本該男女平等的國家裡,同薪同酬,職業均等,機會共有。可是即使是7歲的小孩,都會認為男孩與女孩有本質的不同。」男女是否「天生」不一樣?
在紀錄片中,英國神經成像的頂級專家之一Gina Rippon的回答是:「男生和女生的大腦幾乎不存在結構差異,數百年來有些人一直認為男女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的大腦不一樣,但事實很難從腦部成像圖裡分辨出哪些是男孩的,哪些是女孩的。」
既然大腦結構是不分男女的,除了生理上的男女力氣、體重的差異,是什麼導致男女性別認知的偏差的?
在這個紀錄片里,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發現,性別是一種學習的結果。
而這種學習,就是生活中我們有意無意的潛移默化:
家有女兒的,很多都會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跳舞、畫畫等;相反,家有男孩的,大多都會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和邏輯思維能力,像下棋、積木、運動等。
久而久之,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各自從小鍛煉的重點不一樣,各自所擅長的點也就不一樣。女孩因為在邏輯思維方面的鍛煉大大少於男孩,最後就驗證了大人之前的看法:女生邏輯思維大多不如男孩。
可是,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一下:同一個班上,也並不是所有的男孩邏輯思維都很好,並不是所有的女孩邏輯思維都很差。這其中,相比「天生」,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和鍛煉。
事實上,我朋友在女兒兩歲就開始堅持親子閱讀,多年下來,孩子文科學起來就得心應手;而邏輯思維方面,孩子自小很少鍛煉,上小學後才開始接觸,相比文科自然呈現劣勢。
心理學家將三個女兒培養成象棋大師,有何秘訣?
20世紀60年代末,匈牙利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加提出觀點「正確地養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將他變成天才」。為了證明他的理論,他和和妻子克拉拉用25年的時間,沉浸在一項實驗:將三個女兒都培養成了象棋大師。
事實上,當時的環境里,人們總認為國際象棋是男人的遊戲,女選手一般是「二等公民」。而拉斯洛卻和克拉拉不顧世俗的觀點,不帶有任何偏見地培養女兒,最終三個女兒都在國際象棋職業生涯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 大女兒蘇珊.波爾加在4歲時,以11勝0負0和贏得了布達佩斯女子1風以下的比賽的冠軍;15歲時,成為世界上一流的女子國際象棋棋手,後來成為第一位被授予特級大師稱號的女棋手;
- 二女兒索菲婭.波爾加在14歲時,在羅馬舉行的比賽中,記下了8勝1和,在單項世界盃國際象棋比賽中贏得了2735分的等級分,這是當時最高的國際比賽等級分;
- 三女兒朱迪特.波爾加在15歲時就成為當時最為年輕的特級大師;在世界女子國際象棋棋手中連續25年排名第一;在200年時,她成為男女棋手都能參加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對抗賽中的首位女棋手,迄今為止絕無僅有。
《刻意練習》一書中根據波爾加姐妹的經歷,總結出他們的成功經驗,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 產生興趣
- 認真對待
- 全力投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上再多的課外班,效果也並不盡如人意:孩子要麼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沒聽進老師所講;要麼就是靠刷題來暫時提高分數,並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對於邏輯思維能力,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通過平時的練習來提高,最開始,就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