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 & 學習✍ (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一書引進日本的詹姆斯.斯金納(James Skinner)先生的演講問答時間,一位 30 歲的男性舉手問了這樣的問題:「我找不到我想做的事。要怎麼樣才能找到讓自己一輩子樂於其中的天職呢?」

斯金納先生這樣回答:「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尋找』呢?『找到』,是『尋找』的結果。你為了找到你想做的事,採取了什麼行動呢?」

提問者張口結舌:「呃,幾乎什麼也沒有做......。」「這樣是找不到的。首先你必須從尋找開始」,斯金納先生給他建議。

推薦閱讀:成功者的祕訣?他們只是做了大家都知道,卻不去做的事!像是......

利用「口頭禪」讓自己湧出幹勁!

「找到」和「知道」是果。而「尋找」、「探究」、「學習」、「嘗試」的行為是因,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事。說法上的小小改變,可以轉變我們的思維。

就前述的例子而言,不要說「我找不到我想做的事」,而是改變說法,「我還沒尋找我想做的事」。

 

把「找不到」和「不知道」,換成「去找」、「去學」

不要說「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減少加班時間」,而是換一種說法,「我學學看減少加班的方法」。

如果你說「不知道」,思考就會停頓。然而,如果你說的是「學」和「試」,就會開始行動。

舉例而言,如果有人問我,「我的自我形象很低,怎麼做才能提升呢?」我會反問他,「你覺得要怎麼做,才能培養自我形象呢?」不是「高」、「低」二擇一,「培養」的這個詞裡有「動能」,可以創造未來的成長空間。

  • 被動的說法:找不到、我不會、不知道、很難......
  • 主動的說法:嘗試、學習、尋找、探究、培養、成長......

只要像這樣在腦袋裡把你經常重複說的話改為「主動」的說法,你的思維就會有所轉變。

Q&A 小練習

Q:關於你的煩惱和夢想,如果將被動的話語改為主動的言語表達,你覺得能做什麼呢?

A:不說「我的時間管理很差」,而是試試可以改善的辦法。不說「我的英文沒進步」,而是說「我要學讓我能進步的方法」。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九重陽節 帶你重溫「文化」
 

6c3ce2c6ccf24c17abe812a5ba4ac2ed.jpeg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擁有悠久歷史。重陽節除了敬祖,其最重要的含義就是傳遞孝愛文化和敬老、愛老。所以,重陽節也是敬老節,也是中國傳統孝文化的體現,自舜帝的「孝感天下」開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後來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體系,稱為「孝文化」。

 

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傳統美德的根本之一,一度貫穿於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構成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於華夏兒女的心靈深處。從古至今,人們於它的歌頌就從未停止過。

我們先從「孝」這個字說起,孝這個字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個年輕人背起年老的人,這就是孝的本意,而且我們的先古聖人對孝也做了很詳細的闡述。

 

我們從小就學習《論語》《孝經》,《弟子規》,就該明白孝是仁之本,而且孔子終其一生都用孝悌為「仁之本」的學說教育弟子,自己更是身體力行。

 
 
 

孔子三歲喪父,母親顏征在,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成人。孔子對母親十分孝敬。在他十七歲那年,母親去世,依禮父母應該合葬,但他不知道父親葬於何處。孔子便將母親棺柩,停於魯國繁華的五父之衢,長跪啼泣求問,終於感動了一位名叫挽父的趕車人的母親,並在這位老嫗指引下,使父母合葬一處。孔子父母合葬墓,在曲阜城東15公里處的「梁公林」,至今仍有遊人前往拜謁。
 

同樣,在中華《二十四孝圖》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孝的感人故事,比如「孝感動天」「齧指痛心」「棄官尋母」「哭竹生筍」等等,都讓人讀後深受感動。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儒學的核心就是孝文化,仁者愛人,愛人首先就是從愛惜自己的父母開始的啊。《孝經》中有言「不愛父母而愛他人是謂悖仁,不敬父母而敬他人是謂悖禮」。就是告訴我們,一個有人的愛首先就是從愛自己的父母開始的,我們愛惜自己的父母就會愛惜自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為了愛情要死要活的,難道他(她)真的就值得你那樣嗎?這就說明你心中沒有父母,我們今天說到孝就是要做到心中要有父母,愛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名譽,不給父母臉上抹黑都是孝的重要組成部分。
00.jpg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其他的老人和愛護年幼的孩子,「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是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是愛讓中華民族形成了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常懷感恩之心!在此,祝福長輩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壽登期頤,「財」「福」如海!

 

最後,說了這麼多,重陽節里最重要的習俗就是闔家團圓、尊老敬老了!不要認為讓父母錦衣玉食,衣食無憂就是最大的孝,那就大錯了。如今,生活越來越好,父母並不是需要兒女給予多少物質與金錢,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子女的關愛與陪伴。所以,無論你身處何處,願你不忘父母,常回家看看父母。

baf10daa8ef74db7.jpg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不能穿太曝露的衣服?

真實故事
1515852708-3521440576_n.jpg

因造業而來到地獄,真的太苦不堪言了,地府判官說:“死後才懺悔已經太遲了!”。

 

 

一位人士真實的經歷他到了地府地府判官的告知,女性穿太暴露的衣服,每穿一次也會折壽1星期(減陽壽7天),因會令異性升起邪淫之念。

 

聽了判官的話後,覺得起心動念真的太重要了,原來冥冥中真有鬼神,在負責監察記錄著我們的行為呢!

淫的刑罰問題。判官繼續說,當女性生理期時,夫妻嚴禁行房;懷孕及哺乳時亦不能行房,否則折損福報。而且生理期行房,會招惹各式各樣吞精血鬼來吸血,每次行淫都會有吞精氣鬼來吸精氣,之後令人身體發病及多行黴運。

我馬上到第七殿,正在審判一男靈。他看上去還很斯文,不知犯何罪,被判官判500年吞銅丸罪。

地府判官說:此男靈在生時,有一個正室兩個固定情人,他生前喜好非時、非地、非器行淫,他這三位伴侶正好可滿足其欲望,他一生只有這三位伴侶(多人運動)。此時男靈已無言以對,被鬼差帶去吞銅丸地獄。鬼差一推那男靈進去,他看到自己情人來到,就馬上過去了,其實那是一隻大飛鳥,用它的大嘴巴正好可包住男靈的生殖器官,當包住之後就向前扯斷。男靈痛苦萬分大聲尖叫,到此由於過於血腥,我就無法再看下去了。

地府判官告知,如意念行邪淫沒行動,即折福1星期;如看色情刊物,只看折福減壽1星期;付諸行動折福減壽1個月;若第二次再付諸行動邪淫,折福減壽兩個月,如此類推。婚前婚後都胡亂犯邪淫,欲望特別嚴重,整日過醉生夢死的生活,現生決定折福折壽,壽終入地獄抱銅柱、睡鐵床、吞銅丸等,每個地獄最少要受1萬年,視乎具體個案來判斷。

地獄報終後再打入畜生道,有的受鴛鴦報,有的投生狗、蛇等等。

地府判官說:亂倫的人,擾亂社會風氣、破壞人倫正氣的行為,地府會嚴懲此類眾生。此類邪淫眾生,壽終入抱銅柱地獄500年、鐵床地獄500年、劍林地獄500年,這個只是普遍的亂倫所判出的刑罰。當

淨空法師:很多的娛樂界,很多明星他們拍了很多的電影,過世之後他們去阿鼻地獄。

節目主持人:我們看現在很多的娛樂界,很多明星他們拍了很多的電影,那些電影完全是色情的。我想問,演這些片子的這些演員,過世之後他們去哪裡?

法師:都在阿鼻地獄。

節目主持人:凡是涉及到色情的、暴力的、兇殺的,這些內容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不管你是導演也好,還是參與者也好。文字作品、影視作品,哪怕是一張很小的圖片,全是這樣的果報。

法師:不是說電影,你影響人心,你影響整個社會。你把整個社會的風氣往那邊倒,你要負這個責任。

節目主持人:這個罪就懺除掉了,惡報就沒了。

法師:對,是的。

節目主持人:您知道還有很多名人,包括一些女明星們,她們穿的衣服是比賽性感,比賽能夠吸引異性。其中也有些人,她能夠覺悟,能夠對佛法信受奉行,就把那些衣服燒掉,再也不在服裝上去引起別人這些方面壞的念頭,這樣做也是懺悔。

淨空法師:對,但是最好是要宣布,公開的宣布叫發露懺悔,為什麽?對社會引起很大的效果。

***明朝淡癡道人亦曾受到地府的邀請參訪地獄,後委託其弟子將地獄實情寫成"玉曆寶鈔"一書,以勸世人莫做惡事並告知若已經做了惡事,該如何贖罪,以減免地獄刑罰或免刑。

若覺得本文使您獲益良多,請多多轉貼至自己的社群如臉書或LINE等分享,使更多人知道如何斷惡修善修福。

增加人間正能量,自然使世界和平,家庭和睦、人間少災少病,社會祥和,這樣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下去。

轉貼、分享勸善文是一種法佈施,佛說“一切施中,法施為勝""法施"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動動手指頭,轉貼勸善文,輕而一舉,不花任何成本,就能修福,利益眾生,為甚麼不多做?積陰德呢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

maxresdefault

聰明是一種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則是生存的一種境界。

世界上聰明人不多,估計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見,估計百里無一。你看,連公認的智者蘇格拉底都自認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無知的。

在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人和別人做事兒總能保全自己的利益。比如做生意,他們做生意都能把利潤賺足;而智者絕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賠錢也做。

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聰明人能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因此,拿得起來的是聰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聰明人總把自己閃光的一面表現出來,也就是脫穎而出;而智者是讓別人把閃光的一面表現出來。比如在一個聚會裡,聰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談,因此是茶壺;而智者耳忙,注意聆聽別人,因此是茶杯。茶壺裡的水最終要倒進茶杯裡。

聰明人注重細節,而智者注重整體。

聰明人多煩惱,失眠較普遍,因為聰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遠離煩惱,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著。所以聰明者多英年早逝,而智者無憂,故多長壽。

聰明人渴望改變別人,讓別人順從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順其自然。因此,聰明人的人際關係容易緊張,而智者的人際關係多和諧。

聰明多數是天生,得益於遺傳;而智慧更多靠修煉。

聰明能獲得更多知識,而智慧讓人更有文化。反過來,一個人知識越多越聰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聰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而智慧靠心靈,即所謂慧由心生。

科學讓人聰明,哲學教人智慧。

聰明能帶來財富和權力,智慧能帶來快樂。因為聰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現實中這些技能只要機緣巧合,就能轉化為財富和權力。但是財富和權力與快樂很多時候並不成正比,快樂來自人心。因此,求才,聰明足矣;求脫離煩惱,非修智慧不可。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臉書FB、社群網站小編如何寫出「吸睛標題」呢?!

    臉書小編「吸睛標題20招」急救包

    由於臉書Facebook的調整,粉絲專頁的po文,瀏覽率一再下滑。可憐的臉書小編為保持文章能見度或在績效數字KPI的催逼下,採買「臉書廣告」成了「特效藥」。

    這樣的行為,使得臉書經營慢慢地從earn media的精神,轉換成paid media型態,可惜了社群行銷的本質。

    我們都知道,「好」的文章只要寫的有感共鳴,它就可以乘載著網友的青睞而成功擴散,進而達成病毒爆紅行銷。


    所以,給網友第一印象的「吸睛標題」是相當重要的!!無論內文寫的文藻多優美,或者商品有多棒,如果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與興趣,連被看見的機會都沒有。以下為筆者經營近百粉絲團的經驗,斗膽與各位交流分享「吸睛標題20招」:

    1. 耐人尋味的問句
    想知道年度最優惠可以讓你的下巴開到幾公分嗎?

    2. 契合時事
    和某品牌一樣,商品力強、服務無微不至、且不必像他那樣欺騙社會....

    3. 創造新名詞
    「提案一擊必殺飲」由內到外形成「厚臉皮」膜,並讓你的「嘴皮子」臉部肌肉發達六倍。

    4. 對網友忠告,告訴讀者應該採取哪些行動
    老公更愛你撇步:依此食譜做菜

    5. 點出厲害的數字與數據
    筆者嘆…早10年知道這個多好,1個觀念賺到50年身體健康。

    6. 承諾會提供對讀者有用的信息
    叱吒職場觀念——好人緣的14個密技

    7. 提出推薦性的意見
    這樣穿搭保證走到哪裡都百搭。

    8. 讓讀者在腦中直接浮現畫面的字句
    如何擺脫福祿壽之「圓仔人生」?

    9.誘因擺在前頭
    超「好康」的「限量」「免費」「優惠」「折扣」........你不能錯過!

    10. 勾起讀者好奇心
    你其實不知道…你離嚮往的夢幻好房,比想像中還要近多了!

    11.公開揭密
    第一次公開蔬食好吃的製作秘訣。

    12. 鎖定特定類型目標族群
    一個國中生的媽媽,必不能不看的文章

    13. 加入時間元素
    48小時立即美白見效的保養好物。

    14. 強調省錢、折扣或價值
    這篇貼文裡暗藏一萬,因為好康優惠盡在這裡。

    15.吃強力競爭對手的豆腐
    沒辦法唸哈佛大學?這篇文章的學習效益其實也相當高….

    16. 藉由矛盾,引發好奇
    什麼?100%合法的「內線交易」投資

    17. 點出讀者關心的事
    不怕「薪資不漲」之20個不做會後悔的「小確幸」行為

    18.誇飾法
    真的假的?身體力行後路上會瘦20公斤?

    19. 強調商品投報率
    你的第一台車,有可能決定你未來十年的人生。

    20. 用「為什麼」、「原因」、「理由」來寫標題
    為什麼這個火鍋可以讓家庭和樂的7大理由。

    臉書「文章標題」的功能在於引起注意,而引起注意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是要靠「內文」,讓網友樂於與文章互動,進而分享,則是我們的關鍵的下一步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1122004655.jpg
    【念佛感應事蹟】《天主教徒 老年失智 坐著念佛往生》

      末學的同修郎承林,從小就讀天主教學校,是個天主教徒。民國94年經醫生診斷,得了老人失智症,台視的同事,得知他生病,很多人都跑來看他、關心他,他居然無法叫出任何人的名字,就像看到一群陌生人一樣,還好還沒把家人給忘了。小女郎祖筠,跟爸爸關係非常好,還寫了一篇文章PO到網站,題目是:「我最怕爸爸忘了,我是誰!」

      每天孫子放學回來,我們就陪他念佛,因為他的母親念佛,所以他不會排斥念佛,不過每次只念三聲,就不肯再念下去,我把大台念佛機,開到最大聲,希望他能跟著念,他居然沒聽到,但是我的聲音不大,他都能聽見,由此可知助念,最好家人要在旁一起念。

      為了幫助他,我跑到台中製作念佛機的阮居士那裏,請他教我用電腦nero錄音,回台北後,買了一支喇叭,就開始用電腦nero 錄音,錄好後剪接,然後燒錄成CD,寄給阮居士,他幫忙製作了三台念佛機,我把念佛機貼在他的床頭,等於我24小時陪著他念佛。因為失智的人,心智單純,所以八識田裡,只有佛號聲。有一次跌倒,髖骨裂了,到醫院手術,醫生在旁邊聽他碎碎念,不知念甚麼,仔細一聽,原來是他在念佛。慢慢的,電視裡出現的演員、主持人等,幾乎都可以叫出名字了。在他往生前的生日,我們全家在一家素食餐廳聚餐,知名演員,方芳小姐,為了跟他一起過生日,跟製作人商量,延後錄影。她一見到同修就問:「郎叔叔,我是誰?」他回答說:「方芳啊!」用完餐後,兒子載我們到台視,那是他服務幾十年,最孰悉的地方。剛好那天張小燕要錄製百萬學堂的節目,一聽說郎叔叔來了,眉毛只畫好一邊就衝出來,問:「郎叔,我是誰?」他回答說:「小燕啊!」導播、攝影師等工作人,都跑出來看他,他可以叫出每個人的名字。

      失智在醫學上來講,是小腦萎縮,無藥可醫的,但是阿彌陀佛可是大醫王啊!因為念佛,恢復了記憶,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往生那年的前四天,外勞說:「奶奶不是說念佛,病會好嗎,爺爺說:為甚麼他念佛,病都不會好。」可見很多念佛的的人,都是求現世利益,一般人都求健康、求長壽,都怕死。我跟他說:「你的病不會好了,我從頭分析給你聽:你的眼睛已茫茫,耳朵也聾了,你洗腎;腎臟不好,你咳嗽;肺也不好,你氣喘;心臟也不行,你的牙齒只剩三顆,以前你很貪吃,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以外,路上走的;除了車子以外,水上游的;除了船以外,你那樣不吃?現在除了把食物打碎,才有辦法吃。還有你的膝蓋已沒力氣,哪裡都無法去,你只有換個身,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他喜歡道證法師畫的佛像,掛在他看得到的地方)就可以像阿彌陀佛一樣,不病、不老、不死、神通自在,不必買票等車,想去那裡,一個念頭就可到那裡,還有你喜歡收集古玩(他是滿洲八旗之一,還有貴族習氣),到極樂世界,不必花一毛錢,要甚麼有什麼,隨心所欲,逍遙自在。

      我知道你是天主教徒,你想去天主那裏,是不是?他答說:是!我跟他說:天主不會來接你,只有這尊阿彌陀佛,才會來接你,阿彌陀佛來接你時,你請阿彌陀帶你到天主那裏好嗎,他回答說好,這就有了信願,因為善導大師在《法事讚》說:『臨終聖眾持花現,身心踴躍坐金蓮,坐時即得無生忍,一念迎將至佛前』,他已經神通自在,三明六通,到天主那裏,去度天主吧!反正先連哄帶騙,騙上去再說。

      往生那天早上三點,外勞咚咚咚急促敲門,把我從睡夢中吵醒,心理有一個直覺,大概差不多了,到他的房間一看,見他坐在靠椅上喝水,水從嘴邊淌下,額頭出冷汗,眼睛往上吊,雙手舉起,滿臉驚慌失措。我告訴他,這個時候,你把身心世界放下,跟著我念佛,只念一聲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事出現了,額頭不再出冷汗,眼睛閉上,整個臉變得非常祥和,兩隻手居然結法界定印。

      於是我念一聲,他念一聲,雖然舌頭已發硬,還是勉強跟著念,為甚麼還不走?因為心裡有罣礙,他未見到獨子郎祖明,外勞通知兒子,他從樓上衝下來,看到他父親的樣子說:「我要叫救護車。」他走到客廳叫車,我馬上跟同修說,你兒子要叫救護車,救護車來急救,是非常痛苦的,阿彌陀佛已經來了,趕快跟著走,我走字剛講完,他就斷氣了。

          這就竟應驗了《阿彌陀經》上說的:『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4-f shutterstock.jpg_1140x855.jpg
    經濟動盪不安,你是否擔心飯碗不保、加不了薪水?事實上,經濟不景氣時,企業更需要好的人!

     

    景氣好的時候,公司賺錢容易,人才好壞差異反而不明顯;景氣不好時,企業掙扎求生存,主管更迫切需要能夠幫他化危機為轉機的將才,現在正是好人才出頭天的時刻!

     

    看日常習性  選座位、開會小動作  反映參與熱忱


    業績、專業早就已經不是選才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危機時刻,專業型人才已無法符合需要。現在好人才除了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豐富的「Supporting Knowledge」(輔助知識),亞洲最大電子通路商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指出,輔助知識是指態度、積極度與正面思考能力等的人格特質,這些輔助知識可能比專業技能更重要。

    「績效只是一時,態度才是一輩子,」杜書伍明白指出。因此,每位主管都會想盡辦法從各個面向判斷你的態度:是否為一位認真努力的人,是否為正面思考、主動學習的人,以及是否為有責任感、有紀律的人。

    專業技能、業績可以用證照、數字來衡量,但是態度、人格特質又該如何量化?只能從日常的行為中檢視。儘管主管類型各有不同,他們仍然會藉由一些「看得到」的事情,來判斷你這個人是否為值得栽培的千里馬。如果你常常哀嘆:「為什麼升官加薪的不是我?」那麼,你就更必須了解,主管平常不說,卻默默在觀察哪些事情?

    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之所以能成為兩岸三地咖啡王國的推手,就是因為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默默觀察後,給了讓他發光的舞台。

    當時徐光宇原本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主管,有一次幫統一超商拍廣告,他為了把廣告做得更好,常常跑去找客戶,因而老是出現在統一超商的辦公室。

    他認真努力的態度,被當時擔任超商部主管的徐重仁看在眼裡,這個「被看見」的機緣,讓徐光宇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除了在工作上展現的態度外,主管還會從員工的日常習性、作為,來判斷你是否夠認真努力。其中,開會就是主管常默默觀察員工的重要時候。

    開會、上課時選座位的小動作,就會決定你在主管心中的位子。一般開會、上課、聽演講時,多數人都是搶最後面的座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則透露,他這時最注意的是,誰會坐在第一排。

    「會坐第一排、且勤於做筆記的人,一定是認真努力、學習動機比較強的人。」薛明玲分析。即使貴為事務所所長,他自己每次去聽演講或開會時,都還是會選擇第一排的位子,並且一定做筆記。任何會議或聚會場合,他也都比預定時間更早到達。

    此外,開會時,常常人在、心不在「放空」的人也要留心了!你可能因此錯失被提拔的機會,甚至在主管心中留下壞印象。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表示,開會時,他最怕那種「沒意見」、只是「形式參與」的人。「這種人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

    台灣最大餐飲集團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同樣也會留意員工對會議的參與度。「開會時,就算講到與自己不相關的事,仍會積極參與的員工,就表示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成長潛力較大。」開會正是主管最常默默觀察員工的時候,想要破繭而出,千萬別再當沒有「聲音」的人。

     

    當你開始受到注意之後,接著就要審視主管是否信任自己。同樣的錯,你犯了,主管就會暴跳如雷;別人犯了,主管卻「雲淡風輕」,為什麼?

     

    看回覆速度  休假也要聯繫得上  檢視向心力指標

     

    「主管與部屬的關係好不好,其實就是一句『信不信得過』。有些事情,主管信得過就不以為意,信不過就會開始懷疑。」曾經擔任信義房屋人資長的黃慧珠一針見血指出。

     

    「信賴非常重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杜書伍異口同聲地說出大老闆的心聲。信任感是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員工不僅要多做一些讓主管放心的事情,也要避開那些會讓主管不放心的地雷。究竟主管們會默默觀察哪些事情,來建立他對員工的信任感呢?

     

    首先,別讓主管老是找不到你。因為當主管主動找你時,一定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長期印象累積下來,主管心裡會有個底,當他需要時,哪些員工總是能夠隨時待命,並由此建立他的信任名單。

     

    根據《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針對五五○位主管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有高達六二%的主管希望,即使是假日也最好在五分鐘之內就能夠聯繫上員工。

     

    「這是一種考驗,如果你休假中還會接公司電話或回簡訊,表示你很有責任心,老闆第一個想升的一定是這種人!」一○四人力銀行事業群資深副總洪廣禮解讀,如果常找不到人,那麼老闆恐怕會認為你向心力太差,容易把你列在不可靠的黑名單上。

     

    看主動性  向上溝通  隨時回報進度大大加分

     

    其次,別等主管找上門,應化被動為主動,去敲主管的門。根據問卷調查,高達八八%的主管,希望員工主動回報工作進度。

     

    黃慧珠分享,當她還是基層業務人員時,就運用「五分鐘報告法」,常常主動抓住主管,簡短報告工作進度。「大部分員工都很害怕與主管講話,以為躲得愈遠愈好。」她說,事實上,如果被動等到主管來追問進度時,主管沒說出口的心裡話其實是:「你怎麼讓我這麼不放心,還要追著你問進度?」認真工作,卻因為沒有主動回報而被扣了分數,實在得不償失。

     

    任何主管都不會喜歡自己處在狀況外的感覺,因此,即使主管沒要求,還是應該每個星期定期匯報工作進度。這時主管的觀察會是:「可見他都有在工作,真是個認真的員工。」主動回報,不但可以增加你在主管心中的可靠度,還可以讓主管更認識你。

     

    向上溝通,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也是決定員工能否被賞識的關鍵。透過溝通,主管觀察的並不是語言技巧,而是員工是否值得信賴。

     

    看邏輯思考  先確認輕重緩急  勝過埋頭瞎忙

     

    那麼,老闆最愛透過哪一種情況,來觀察員工表現?答案是「是否完善處理臨時交辦事項」,有高達五七%的老闆會這麼做!洪廣禮說,在老闆心中,「救援投手型」的員工加分最多,因為臨危受命還能把事情做好,表示能力禁得起考驗。

     

    很多人以為,主管喜歡有自信的人,因此總是信心滿滿地說「沒問題」。這份問卷則顯示,超過八六%的老闆希望你接到任務時,可以先向他確認工作順序與重點之後,再著手進行。如果你滿口答應、逕自去做,他反而默默擔心:「真的沒問題嗎?」

     

    也有人以為,將五十分的事情說成一百分,「說得比做得好」,就是成功地行銷自己。立源投資顧問執行董事王財貴指出,其實正好相反,這是非常失敗的向上溝通。他解釋,說得太好,主管的期待值被大幅提高,當結果出來,即使還有八十分,主管卻會覺得只有六十分,因為還要扣掉期待的二十分。

     

    此外,「說得比做得好」,往往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更容易壞事。王財貴解釋,當成果不如預期或遇到困難時,員工往往會因為心虛與面子問題,而不敢向上報告或對外求援,直到最後任務搞砸了,才被主管發現,此時,已經造成公司的巨大損失。

     

    看可塑性  舉一反三、做別人不做的  潛力無限

     

    所謂「向上溝通」,黃慧珠認為,應該是「承諾少一點,行動多一點」,抱持「事做十分滿,話只說八分」的溝通哲學。話只說八分,是給自己留後路,有轉圜空間;事做十分滿,則是讓主管驚豔,也是建立信任度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積極任事是主管很重視,而且會特別觀察的面向。把分內工作做好的人,只是盡到基本責任,其實,主管會默默觀察哪些員工能夠舉一反三,以及會再多做一些事情的人。

     

    曾擔任群創光電人力資源處處長、現為全元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的陳培光,就遇過一位員工已經辭職了,但離職後的一個星期,他還是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問之下,原來是因為交接工作沒完成,這位員工不放心,只好繼續來公司。

     

    這種多做一些、不計較的心態,讓陳培光印象深刻,所以當他自己創業時,甚至會想到要挖角那位員工。這「多做一個禮拜」的付出,比工作一整年的效果都還大。

     

    杜書伍還在基層時,原本只負責技術部門,老闆因為人手不夠,要他轉調業務。他看到技術部門沒補人,老闆也沒要求他,自己就主動多承擔一份工作,也沒要求加薪。這種多做一點的態度,也成為他日後觀察員工的指標之一。

     

    台灣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總經理黃維德說,有企圖心的員工,應該主動去承擔自己有能力和體力所能及的更多工作,這種積極任事的員工,沒有主管不搶著要的。

     

    當員工只會「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主管沒說出口的評論是:「其他的不用講,你應該也要知道。」當員工能夠「舉一反三」,那麼主管的內心話就是:「我想到的,你都已經幫我做好了;我沒想到的,你也先幫我想到了。事情交給你辦,真讓我放心。」

     

    嚴長壽著名的「垃圾桶哲學」,則比「多做一點」的境界更高,連「別人不做」的工作他都樂於擔下來做,如此勇於任事的優秀員工,主管看在眼裡,不重用也難。

     

    看格局  站在他人立場思考者  具前瞻遠見

     

    再者,員工站在哪個角度想事情,也是主管默默觀察的重點之一。從員工能否「換位思考」,可評斷此人是否有擔任主管的條件。若員工只能從個人或自己部門的角度想事情,可能就不是主管的候選人。

     

    大部分員工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因此常常覺得主管很機車。蘇英孝表示,如果員工總覺得主管在找麻煩,又怎麼能期待主管信任他?向上溝通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無法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想事情。

     

    站在主管的肩膀上看事情,會讓人看到不同的視野。李瑞華說,對主管而言,這種視野正是一種團隊思考與更高的格局。對公司、對主管只會抱怨,卻無法提供更好建議的人,其格局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由下往上看的基層。

     

    三十四歲就當上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的歐宏杰曾經表示:「我和同儕相比的最大不同地方,是我比較會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從勞資雙方取得一個平衡點。另外,我也常從未來角看自制力度思考工作方向,這樣主管就會覺得你比其他人更具有前瞻性。」

     

    遲到是職場大忌  私生活表露人格特質

     

    彼得.杜拉克說:「向上管理祕訣,在於幫助上司發揮所長。」如果你能想主管之所想,急主管之所急,幫主管解決問題,老闆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那麼你的成功,也就不遠了。

     

    最後,紀律也是主管們會默默觀察的基本項目。「景氣愈不好時,紀律這種價值更被老闆重視,而且這也是職場上比較顯性的價值。」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韓志翔表示。

     

    紀律可大可小,大自貪汙、收受廠商賄賂,小至上班、開會是否準時。如果以為遲到是「惡小而為之」,看在主管眼裡,他沒說出口的是:「此人紀律不佳,去見客戶也可能遲到,不知哪一天會帶來『意外』的損失。」《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及職場暢銷書作家吳俊瑩表示。

     

    統一超人資部長曲鴻昌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主管也會默默觀察員工的生活面,以便更了解這個人的人格特質。例如員工搞婚外情,雖然屬於私領域,但是從主管的角度,會認為這代表此人無法拒絕誘惑,因此不適合當主管。

     

    有些企業文化強調要熱愛運動,喜歡泡夜店的員工,則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負面的特質。又或者,月薪只有三萬元,也沒有富爸爸,卻開著雙B跑車,看在主管眼裡,也會認為此人浮誇不實在。

     

    多多觀察、了解老闆、公司的價值觀,對於想要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的人,是不可忽略的。

     

    「人力」隨處都有,「將才」卻是老闆搶著要,要成為「將才」,還是「人力」?關鍵就在自己。除了埋頭打拚外,充分了解現在這個大環境不佳的危機時刻,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將讓你在職場舞台上更如魚得水哦。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輯
    修養之最之一: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什麼是最大的修養呢?就是寬容。所謂“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我們待人要寬厚、要包容,不管別人待你好與不好,都能諒解,都能包容,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養。
    修養之最之二: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穫。什麼是最大的收穫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穫。
    修養之最之三: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什麼人最富有?什麼人最貧窮?貧窮的人是隨時想從別人那裡獲得,富有的人則是心存感謝,時時想要施與別人。所以,一個人能夠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擁有者了。
    修養之最之四: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長得很漂亮,也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寧可沒有才幹、沒有學問,但是不能沒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正的美德。
    修養之最之五:人生最大的歡喜是喜樂
    一般人總是從外在的物慾感官上尋求快樂。譬如一句讚美的話,就歡喜半天,但是讚美的歡喜一下就過去了;希望得到金錢的歡喜,但是金錢如水流,霎時用盡;希望得到旅行的歡喜,但是千里萬里眨眼過去,歡喜也會消失。
    唯有一種歡喜是永恆的,那就是喜樂。法樂就是知識上、見解上、靈裡的快樂,是能終身保有,永不逸失的。
    修養之最之六: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人是血肉之軀,身體上難免會有老、病、死。其實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麼?是自私。
    人由於自私,不能擴大心量,不能進步成就,不能昇華自己,所以一個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無病無痛以外,還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修養之最之七: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一般人犯了錯誤,如果是事情上的錯誤,還可以改正。最大的錯誤就是邪見,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誤解,認識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還自以為是,這是現代社會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修養之最之八: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慾望:
    有人說,世間充滿憂悲苦惱,因為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滿煩惱、痛苦。
    什麼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說是飢餓,有人說是情愛,其實真正的煩惱痛苦是慾望。
    譬如我們對於錢財、美色、飲食的慾望,對於權力、名位的慾望,凡是與我有關係的都希望擁有。因此慾望叢生,當這些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生起了煩惱。所以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慾望。
    修養之最之九: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一般人總是把對自己不友好的人,當成是自己的敵人,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因為外面的敵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備,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認識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處理。
    我們對自己的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氣、瞋恨也化解不了,於是自己成為自己的敵人,處處招愆怨、惹災禍,所以人生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
    修養之最之十: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也不是沒有地位,沒有職業等等。最大的悲哀是無知、不明理,不能認清世間的真相,不能認清人我的關係,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修養之最之十一: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
    所謂“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如果自高自大、貢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里,都不會受歡迎,所以驕傲、我慢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修養之最之十二: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時就怨天尤人,上怨蒼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幫忙。對眷屬、朋友、國家、社會都怨尤。甚至煩惱怨恨的時候,拿起家裡的茶杯桌椅來摔,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無明。
    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屬,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氣,真是何苦。
    修養之最之十三: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我們最大的過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財富,侵犯人家的名節,所謂殺盜邪淫,惡莫大焉。
    修養之最之十四: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讓我們感到苦惱不已,但是所謂“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何必爭來擾去,徒增苦惱!
    修養之最之十五: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財富、名位是大家所熱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財富、名位,卻失去了平安,這樣的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意義。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謂平安就是福。
    修養之最之十六: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人要有勇氣,勇氣不是跟人家打架、毆鬥,也不是跟人家爭執、計較,最大的勇氣是自我認錯。覺得我不應該說這一句話,我不應該做這一件事,我不應該妨礙你。能懺悔認錯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修養之最之十七: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我們常說要開發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礦產、海底的珍寶;也不一定是天然氣、太陽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們的信仰。因為信仰裡面,有財富,有功德,有寶藏。
    修養之最之十八: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我們經常聽到勸人要發心。到底要發什麼心呢?要發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眾。譬如我說一句話對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對大家有利益,我修橋鋪路,只要能利益大眾,我就會發心去做,這是最大的發心。
    修養之最之十九: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尊嚴,為此什麼都可以犧牲,但是在犧牲折磨的最後關頭還是要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所以每一個人對自己做人的尊嚴,要重視它,要保有它。
    修養之最之廿: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生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也是最大的憂慮。生時爭名奪利,爾虞我詐;一旦無常來臨,又恐事業、愛情、財富都將轉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時死時,隨時憂心忡忡,真是人生的大憂慮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你賺Line點數買貼圖飛比價格-輕鬆賺取line points 

     
     

    Screenshot_20190110-225230.pngScreenshot_20190324-230650.png

    飛比價格-輕鬆賺取line points 賺Line點數
    這是一款購物比價app,他的集點功能真的很佛心

    那要如何集點呢?

    1.首次註冊簽到:50點

    2.透過 https://feebee.page.link/invite 下載飛比價格,然後點選"我的"→再點右上角"設定"→輸入邀請碼!!MUTT,可再獲20點

    3.每日簽到:1點

    4.每日搜尋商品;3點

    5.透過飛比價格連結至購物網站購物:數十點至數百點

    這個等到有加碼回饋的時候來做會很划算

    Screenshot_20190320-193506.png

    而且購買任務沒有金額下限,下一單就回饋一次點數

    適合幾百塊的品項,如果沒有滿額回饋的話就可以拆成數單來買

    上圖我拆了兩單而已,應該可以再多下一些單的

     

    當然不考慮購物賺點的部分,每天只要花一點點時間就可以免費拿4點,不拿白不拿呀~

    Screenshot_20190110-224622.pngScreenshot_20181229-225925.pngScreenshot_20190110-225216.png

     

    那點數可以換什麼呢?

     

    可以換商品或是電子禮券,不過我是沒有很注意這一塊

    因為它還可以換line points  !!

    76點飛比點數可換10點LINE POINTS

    160點飛比點數可換25點LINE POINTS  
    296點飛比點數可換50點LINE POINTS

    如果以上的點數你都有拿到,那麼第二天就可以換10點LINE POINTS了

    40天後又多了25點LINE POINTS

    除了LINE之外,又多了一個可以輕鬆集LINE POINTS的平台

    趕快來試試吧~~~~


    文章標籤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底是誰?年賺4億沒錢買新衣? 九成錢做慈善還助養22孩子呢?

    不只會創作、長得帥,還有著高學歷,而升格成三寶爸爸的他,一直以來,對公益不遺餘力。鏡頭前的他華衣錦服,可是鏡頭後的他原來12年沒買過新衣,他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他賺的錢,「10%用來做音樂,還有90%都用來做公益」。難怪紅遍整個亞洲。

     

    王力宏是一個實力與顏值並存的男人,是無數少女心中的男神,同時他還是一個學霸,他是威廉斯大學與伯克利音樂學院的雙榮譽博士。在一次回家探親時,被星探發掘並與他簽約,慢慢地這個音樂才子進入了娛樂圈,因為他的才華橫溢,年僅23歲便獲得了最佳金曲獎,時至今日,他仍然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王力宏剛出道時,還沒有公司邀請他做代言人,只有國內一家飲品商願意給他這個機會。當時這個飲品商可說是礦泉水行業的巨頭,成為代言人後讓王力宏的名字被更多人認識了,可以說後來的大紅大紫離不開這次代言的成效。然而許多明星成名了代言費也就隨之增長,王力宏卻沒有,為了感謝飲品商的恩情,時至今日王力宏的代言費還是與他剛出道時一樣,一分錢都沒有漲過。

    網上圖片

    越來越紅的他在2014年就賺了超過4億元,但是他沒有像其他偶像明星般開跑車住豪宅,他在結婚前家裡除了樂器、床、電腦,幾乎沒有其他傢俱,平常的生活也是出了名的節儉,他已經12年沒有買過新衣服鞋子,在一場演唱會上,他坦言身上的演出服已經穿過57次。「我討厭浪費,衣服只要不壞到沒法穿,我就一定不會丟掉。」

    網上圖片

    作為一個四處奔波,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的藝人,他的行李箱使用了快十年,已經破損不堪,但他從來沒有嫌棄過,而是用到不能再用為止。王力宏33歲生日時,送給自己禮物竟然是一輛用過10年的二手麵包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許多人都不明白,吸金能力這樣高的王力宏,錢都去哪了呢?後來爆出王力宏每年賺的錢有90%都用來做慈善了,這讓人不禁感慨王力宏真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還有更讓人欽佩的,是他與妻子共同助養了22個孩子,這是多麼的偉大!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如今王力宏與妻子有了自己的3個孩子,他不僅事業有成,家庭也是幸福得讓人羨慕。可是仍有人說他吝嗇,沒錯,他不捨得給自己女兒買新衣服,姐姐穿舊了的給妹妹穿,但他卻給越南深山裡營養不良的小學生購買食物。有人說他不捨得花錢,跟妻子結婚,只登記沒宴客,甚至連結婚的喜餅,都是妻子親手做的餅乾,但他卻給孩子們捐出了學校,他說,還要捐更多。有人說他審美糟糕,一件衣服可以翻來覆去穿很多遍。但他的回答是:我穿不了那麼多衣服,我只有一雙腳、一個身體,連那些很有意義的,我也會拍賣,把所得的錢捐給一些慈善基金會。

    網上圖片

    哪怕被人貼滿「小氣」、「吝嗇」之類的標籤,他也毫不在乎。他的眼裡只有他想做的事情,和他想愛,想關心的人。

    網上圖片

    出道23年零緋聞零負面,與妻子助養22個孩子,年收入過4億,代言費20年至今未變,這麼一位正能量的明星!





    果然如觀音山龍德嚴淨仁波切慈悲所開示的一樣, 招感大福報的方式 !!! ↓↓↓




    8ad8880c






    最後想到... 都是真的!!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菲特擠下比爾蓋茲,首度登上全美慈善家
    果然誠如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會 龍德嚴淨仁波切所開示 :越施越富! 千年不變的道真理

    巴菲特與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兩位好友有志一同,拚投資、事業,同時也很樂於慈善捐款。
     

    根據調查指出,比爾蓋茲累計捐款金額 385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1,789 億元),巴菲特以高出比爾蓋茲 3 億美金(約新台幣 92 億元),拿下本次超級慈善家的寶座。

    提到這兩位富豪好友,都是全球公認的大慈善家。巴菲特持續履行承諾,捐出大部分的財產行善,最近一次就在今年的年中,由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捐出價值約 36 億美元(約新台幣 1,102 億元)的股票給 5 家的慈善基金。

    ▲ 股神巴菲特捐款 388 億美元,拿下今年度全球最慷慨慈善家的頭銜。(Source:Flickr/freeimage4life CC BY 2.0)

    比爾蓋茲長期捐贈基金會,導致身價下滑?

    同樣熱衷於慈善事業的比爾蓋茲,長期捐贈「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光是單一基金會的捐款金額就超過 3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717 億元)。

    《彭博》(Bloomberg)認為,慈善事業正讓比爾蓋茲的身價縮水,今年在「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排名首度滑落至第 3 名,身價由去年的 1,074 億美元(約新台幣 3 兆 2,888 億元)減少了 2 億美元(約新台幣 61 億元)。

    不過,比爾蓋茲夫婦於 2014 年受邀到 TED 演講時曾說,1993 年夫婦倆前往非洲時,被當地極貧窮的居民震撼,開始萌生投入慈善的念頭,時至 1997 年發現在美國容易治癒的痢疾,竟然還在世界造成許多孩童死亡,才決定成立基金會,並召集學者投入流行疾病與疫苗領域。

     

     

    ▲ 比爾蓋茲夫婦熱衷於慈善,更成立基金會致力研究流行疾病。(Source:Kjetil Ree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所以當媒體質疑,捐款是否導致他首富的身價縮水時,這應該不是比爾蓋茲投入公益,優先要想的問題了。

    縱然富豪捐款具有部分爭議,有一說是有錢人為逃避鉅額賦稅,但換個角度看,富豪願意捐款,既搏得好名聲,又幫到需要幫助的人,或關注氣候變遷等重要的議題,外界還是樂見有愈來愈多富豪樂善好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世間唯有「布施」這條路,才是致富之道。宇宙之中事事有因有果,欲得富有之果,即須先有前因。為何有人並無特別努力經營致富之法,卻能非常富有,左右逢源,即因過去樂行布施之緣故。

    龍德嚴淨 仁波切 (龍德 上師):財神法


    Master Lung Du: ever having experience of the happiness of alms offering
    上天都會一直看在真正布施的人,給予財與富
    那怕面對現實的壓力,但一個人能以真心、歡喜心來布施,則會­越施越富。真正了解箇中道理的人,會清楚有沒有布施,日子照常運轉,三餐一樣正常飲食­,差別只是自己慳貪的心態沒有改,也因為這自私的想法,導致智慧不開顯,福報無增長,­命運無改變,萬分可惜...



    每月定期能夠隨喜參與慈善,布施不間斷,對自己的運勢和將來有極大好處,捐多捐少但憑個人能力與發心,千萬不要有能力卻吝於布施,將會種下貧窮匱乏之因,未來會遺憾與後悔。有人去找事業有成、身價好幾億或十幾億的企業家募款護持慈善功德,大老闆回答:「我一個大老闆,聘請上百員工、養很多人,這就已經是在做善事,我很有功德,還需要做什麼慈善?公司好好營運下去,他們就有飯吃…。」似是而非的論調,實際上是一毛不拔,令人不敢恭維。富人布施,越施越富,有智慧之人不侷限在眼前富貴,他更懂得創造功德法財,積善造德,乃為恆常之道;所認識台灣一些企業背後,往往都有一位非常懂得行善修福的老母親,這其實是企業永續經營的致勝關鍵。

    每月固定參與布施慈善功德,造下來世有穩定的薪資收入,不會時有時無,老換工作改行,顛沛不順;公職考試競爭激烈,人人嚮往「
    鐵飯碗」生活的穩當,就是因為過去有固定布施不斷,締造今生有這份福報


    文章標籤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十大慈善家
    眾善奉行,低調做愛心!
     

    你是否注意過,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或許自己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

    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而他們的作為也絕對夠得上「慈善家」這個稱呼。

    今天的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是要和各位網友們介紹這些生活在你我周遭,默默行善、不求回報的慈善家!

     
    No.10 廖榮吉

    已進入古稀之年的廖榮吉,綽號「刈包吉」,是萬華街口的一位刈包小販。因幼時經歷過困苦的日子,讓他有著「甘苦人疼惜甘苦人」的念頭,投身慈善。

    每年過年期間,他都會舉辦「街友宴」,免費請街友圍爐。除了宴請街友外,今年過年他也加碼發送愛心餐、衛生衣送給他們,一心希望街友們能夠在寒冬中感受到人間關懷,過一個溫暖的好年。即便辛苦,對他來說幫助街友是多結善緣、不求回報之事,只願自己心中滿足。真的非常偉大啊!

     
    No.9 劉啟群

    劉啟群,是義診團「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簡稱路竹會)的創辦人。

    他帶領著會內的志工們前往各處偏遠地區免費看診,幫助了非常多沒有能力看醫生的人們。不止台灣,在認識到第三世界難以想像的生存環境後,他也開始組織路竹會利用排假自費前往世界各地義診(包括歐美醫療團隊不願去的偏遠國家!)。之後,則靠著專業的技術以及熱忱積極的團隊,於2009年,獲得了菲律賓Gusi和平獎。

     
    No.8 胡壽宏

    胡壽宏先生(已於今年1月辭世)是位退休的老榮民,靠著每月一萬多的榮民就養金度日,獨自住在幾乎沒有家具的破舊磚平房。

    某天他從收音機受到了陳樹菊賣菜助人的事蹟啟發,將自己畢生的積蓄全數捐贈給榮民服務處,幫助生活困苦的榮民遺孤、家扶兒童順利上學。受他幫助的孩子們定期的探視是他生前生活中最開心的事,在病逝前一刻,最掛念的卻是孩子們的念書情況,希望善良的胡老先生在天堂過得幸福!

    image source:nextmag
     
    image source:wordpress
     
    image source:worldjournal
     
    No.7 張小燕

    演藝圈的長青樹小燕姊為人一向溫暖親切,不止在圈內非常照顧、提拔後備,關懷社會也是不遺餘力!

    她參與過非常多的公益活動,每年的名人二手衣義賣活動,似乎都少不了小燕姊的身影。她也與孫越、陶大偉為安寧照顧基金會合拍公益廣告,幫助癌症末期患者。

    小燕姊認為參加公益活動是藝人應該的、應盡的社會責任,而且會更有影響力。

     
    No.6 沈芯菱

    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的沈芯菱,想必各位都有聽聞過她的大名。靠著自己的資訊技術和努力,她從國小就開始用愛心關懷弱勢族群。不忍鄉里老農的文旦滯銷,她在小五的時候架設了農產網銷平台;幫助弱勢兒童,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站。而記錄台灣底層社會人們的「草根台灣臉譜」,讓更多人關注這些弱勢民眾,也是她膾炙人口的事蹟之一。對沈芯菱而言,幫助別人這件事和年齡、種族、性別、身分都沒有關係,只要有心,人人皆能讓世界更美好!

     
    No.5 莊朱玉女

    接著要看到的,則是在生前有著「十元便當阿嬤」、「窮人守護神」、「銅板女神」之稱的莊朱玉女女士。

    從大家對她的稱呼上就可以知道,為了感謝當年碼頭工人對她的照顧,所以當她有能力後,選擇回饋給這些辛苦出賣勞力的工人,每天供應自助餐便當,僅僅只收他們一個銅板,半個世紀以來不知道多少人受惠,毫無怨尤的付出實在讓人動容!

    image source:cw
     
    image source:parenting
     
    image source:buzzhand
     
    No.4 陳樹菊

    誰能想到,一位菜販阿嬤,能夠和歐巴馬、柯林頓、賈伯斯或李連杰、女神卡卡並列百人堂?但陳樹菊阿嬤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就是因為呈現了人性最真誠偉大的情懷。這位不擅言辭、更不愛曝光的阿嬤,以實際的行動告訴大家,即使是小人物,也有能力照亮世界。

    半世紀的行善,不只得到廣大迴響,也引起大家的深思,行善助人既能幫助別人,同時也讓自己快樂、滿足,這才是真正的富足。

     

     
    No.3 徐超斌

    我們或許平凡,但只要心懷壯志,那就夠了。這句話用來形容被譽為「超人醫生」、「台灣史懷哲」的徐超斌醫生恐怕再也適合不過了!

    如他自己一再強調的,他其實只是一介再也平凡不過的醫生,但為了偏鄉弱勢,他認為應該要站出來發聲、為他們努力,也正是這份精神,讓不少人認同。

    雖然說目前徐醫師籌建「南迴醫院」的計畫仍在進行中,但募款進度緩慢,加上之前曾被中傷的言論,使得計畫延宕,但相信終有一天他的夢想就會來到!

     
    No.2 趙文正

    積少總能成多,趙文正先生靠著做資源回收,卅年來不但捐款四百多萬,還助養十三位孩童、捐贈警備車,他的善行經披露後,曾經榮登富比士亞洲行善四十八英雄榜中的四名台灣人之列,與同時上榜的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齊名。

    雖然僅僅是做資源回收,把一螺螺紙箱、廢紙整理好,長期下來其實也是比可觀的費用,再加上本身在工廠擔任清潔工的薪水,將四分之三的所得捐出去,至於自己,他表示「夠用就好啦」!

    image source:appledaily
     
    image source:yam
     
    image source:ettoday
     
    孫越
    No.1 孫越
     

    在今天介紹的各大慈善家中,第一名、同時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慈善家,就是你我的老朋友,孫越孫叔叔啦(現在應該要叫爺爺了)!

    自1989年召開「只見公益,不見孫越」記者會,宣布退出演藝界,只從事義務性演出後,孫叔叔開始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你我眼前,他呼籲大家捐血、他關懷青少年安全、他勸戒大家戒煙,這種種作為都發揮了他的影響力,喚醒許多人的意識,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行善呢?

    雖然現在孫叔叔年事已高,但相信他行善、做公益的意念與身影,永遠都在!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727114054476.jpg

    戒掉社群網站成癮

    為什麼》決定運用書中流程,戒掉每天閒逛社群網站的習慣,尤其是臉書PTT。後來透過朋友推薦《原子習慣》,
    以下做分享

    1.認出慣性行為

    身處科技業的我,下班回家後很累、很無聊,開始社群網頁的無盡迴圈,不斷看各種動態、新聞和參與各種社團討論直到洗澡睡覺。

    2.做實驗找出獎勵

    每一天測試一種行為,記錄事後的情緒和想法,持續兩週:1) 玩電腦遊戲、2) 看電影和影集、3) 單純閱讀書籍、4) 不瀏覽網頁,只參與社團討論、5) 只瀏覽網頁,不參與互動。經過交叉測試,前兩項讓我發現想要的不是娛樂。

    分析自己閒逛社群網頁的習慣,是為了接觸新資訊、看新聞。參與社團討論大多是分享資訊給網友,而不是批評和閒聊。所以我想要的獎勵是「獲取新資訊和分享想法」。

    3.改變身分認同的心態

    我設定自己成吸收資訊的分享者,想培養的習慣是透過閱讀吸收資訊和寫作分享觀點

    4.使舊習慣隱而不見、讓它困難重重

    起初,我把手機上的臉書PTT軟體藏在層層資料夾裡,但最後總是能以最快的手順開啟它們。一週後,我把這兩個軟體從手機上刪除。其次,在電腦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設定某些網頁只有在特定時段可以使用。例如臉書PTT我設定只有  22:00-22:30 允用。

    5.插入新的行為模式、讓它輕而易舉

    把沒在看的書收到櫃子裡,桌上只放兩本正在看的書,避免自己分心。買了事務板夾,夾著廢紙隨時做閱讀筆記。

    6.讓獎勵令人滿足

    新的習慣開始在 Medium 平台發文,滿足於拍手數和追隨者增加的感覺。

    舊的習慣則改變成,參加閱讀和寫作相關的社團,分享跟討論的內容更為聚焦,也有助於新習慣的發展。


    結果

    截至目前為止,一次性地瀏覽、處理社群網頁的事務30分鐘,其他時間一律不看。這個做法的好處除了省下時間之外,更能夠讓自己聚焦精力在想要專心完成的事務上。

    總而言之,用新習慣來獲得同樣的獎酬,就如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所說的黃金法則:

    You can’t extinguish a bad habit, you can only change it.
    你無法根除一個壞習慣,你只能改變它。


    原子習慣

    要先習慣自律,唯有透過自律才能真正自由

    讀完這兩本書後,想到經典名作《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 Mortimer J. Adler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True freedom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mind made free by discipline.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想要改變習慣,莫過於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掌握更多的人生自主權。

    透過有效的習慣改造指南,轉化那些虛擲時光、百害無益的舊習,擺脫直覺式、本性式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打造出高度自律的生活。懂得掌握習慣的規律並調整之,形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樣貌,才能達到身心靈的真正自由。

    習慣不會限制自由,而是創造了自由。事實上,沒能掌握習慣的人往往擁有最少的自由。—《原子習慣


    文章標籤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jpg
    《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選讀此兩本書的原因

    自從iPhone推出「螢幕使用時間」的統計和提醒後,發現自已使用社群網頁的時間就一直居高不下。雖然自己知曉,但沒有個好方法來貫徹,總是不斷地落入發願、嘗試、失敗的迴圈。

    每個人都有想要戒掉的「壞」習慣,舉凡情節重大的例如酗酒、抽菸、嗜吃;生活習慣例如昂貴的咖啡、漫無目的逛網頁、滑手機爬社群媒體。

    另一方面,人們也有想要建立的「好」習慣。例如固定的運動時段、閱讀書籍的時間、寫筆記記錄生活。

    但是習慣這檔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都會遇到虎頭蛇尾的挫折感,剛開始熱切地改變習慣,但過了一兩週就打回原形。然後我們再來怪罪自己缺乏恆心和意志力,沒能好好地維持。到底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

    讀完這兩本書,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甚至更進一步,應用書中所學培養自己的新習慣。

     

    如何改變習慣

    原子習慣》作者是個以改變習慣成名的部落客,他主張要改變習慣必須先從改變心態做起,「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例如想要培養讀書的習慣,心態不該把目標放在每個月讀兩本這種結果上,而要打從心底認同自己要成為一個讀書的人

    有了正確心態的基礎後,就可以遵循建立新習慣四步驟:1) 讓提式顯而易見2) 讓習慣有吸引力3) 讓行動輕而易舉4) 讓獎勵令人滿足。反之,若要戒掉舊習慣,則用同樣的步驟朝反方向操作。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句話:

    You do not rise to the level of your goals. You fall to the level of your systems.
    你不會成為你設定的目標。而是迴歸到你遵循的系統。

    為什麼》花了近半篇幅,反覆地舉例、論證一個難以撼動的事實:生物會本能地受習慣牽引著,走過的生活軌跡和行為模式,都是受到環境的「提示」,以及完成行為後的「獎勵」所制約。我們對於獎勵的渴望是強烈的,如果沒特別思考其他的可能途徑,我們總會不加思索地採用舊的習慣行為來獲得這份獎勵。

    書中舉例青少年時期就借酒澆愁的人們,透過酒精獲得了精神舒緩和放鬆的獎勵,即使成年之後仍會採取同樣的行為來滿足這份渴望。因此潛意識裡就會埋藏著,喝酒是最有效可靠的解憂方式。

    所以該如何改變習慣?用一句話和一張圖足以總結《為什麼》的精華:如果想改變習慣,最佳方式就是:你必須保持舊的提示,並提供舊的獎勵,但插入一個新的行為模式


    social media 原子習慣

    待續...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並不一定需要特殊的基因或獨特的身體優勢才能成為所在領域內的成功人士。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成功者的思維和獲得成功的渴望。如果你堅持把成功人士的這8大共同特質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你也有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1. 快速緊湊的工作節奏

    《每日慣例:藝術家是如何工作的》一書向我們展示了150多位最偉大的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工作習慣。他們都有什麼共同點呢?快速緊湊的工作節奏。

    成功人士在這方面變得越來越像:他們都從不停止工作,他們也從不浪費一分鐘世間。

    斯坦福大學教授傑弗里·普費弗在研究像約翰遜和羅伯特·摩西這類極其成功的人士時發現了什麼呢?在這些極其成功的人中,每周工作60-65小時是非常常見的。

    一項針對總經理的研究報告顯示,他們中的很多人每周的工作時間都長達60-65個小時,相當於每周工作6天,每天至少工作10小時。

    當Mihaly Csikszentmihalyi為寫他的新書《創造力》去研究那些天才時,他發現了關於智商的一些有趣的東西:沒有一個改變世界的人智商低於130,但是智商130的人和智商170的人之間的差異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只要你的智商超過130之後,一切都取決於你的努力程度。

    2.  學會說「不」

    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成功的人與非常成功的人的區別在於,非常成功的人幾乎對所有事情都說不。」

    Photo From Internet

    因為懂得說不,懂得拒絕,所以他們有更多時間完成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在《創造力》一書中,Csikszentmihalyi提到說很多高成就的人拒絕了他的採訪要求。他們為什麼拒絕呢?因為他們都在忙於對他們自己而言重要的項目,無暇幫助他。

    要想獲得成功,你需要專注。專注意味著對很多乾擾說「不」。學會說「不」,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支配自己的時間,才能實現真正重要的目標。要知道,絕大多數的活動、會議等從長遠來看都是沒有用的。

    喬布斯也說過:創新來自於對1000件事情說「不」,惟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不誤入歧途或白白辛苦。只有對1000件事情說「不」,才能對一件真正重要的事情說「是」。

    忙往往並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你需要努力工作嗎?當然需要,但除了努力工作外,你還需要努力地刪除跟真正重要的目標不相關的事情。

    拒絕別人的要求,這會帶來尊重;拒絕自己的慾望,這會帶來自由。拒絕代表一種自律,一種選擇的自由。

    拒絕多、忙、差不多,就是擁抱少、閒、做到最好。要做以一當十的決定,就要有拒絕九的勇氣。

    巴菲特在一次採訪被問到:「你保持每年驚人增長的秘密是什麼?」 他的回答是:「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里,我幾乎都在說‘不’!」

    3. 認清你自己

    彼得·德魯克在他的經典著作《管理自己》(Managing Oneself)中闡述得非常清楚:忽略自己的弱點,不斷強化自己的優勢。

    在發現改進的機會時,不要浪費時間去培養你沒有能力的技能。相反,你應該專注於你的優勢,並對優勢不斷加強。

    這意味著知道你是誰,認識你自己,你擅長什麼。

    哈佛大學教授高塔姆·穆昆達(Gautam Mukunda)著有《不可或缺:領導者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一書。他表示:最重要的是瞭解你自己,要瞭解你的類型。想想你自己的個性特點,例如,如果你是一個典型的企業家類型性格的人,你就不適合在一個政府機構上班。 

    4. 打造人際關係網絡

    成功人士是不會孤軍奮戰的,他們都非常重視人際關係網絡的打造。那些處於人際關係網絡中心的人受益最大。

    數學家保羅·鄂爾多斯是數學世界不可否認的中心。

    聽說過「Kevin Bacon的六度空間」理論嗎?

    Photo From Internet

    保羅·鄂爾多斯是數學領域的凱文·培根。這並不誇張,這是事實。

    他是如何成為數學世界的中心的呢?因為他是一個給予者。保羅·鄂爾多斯一直在給予別人,他會努力讓周圍的人變得更好。他可能比你更清楚你適合做什麼和能做什麼,他給了我們很多人信心去從事數學研究。

     5. 主動創造好運

    運氣並不神奇,它是有科學依據的。理查德·懷斯曼在其著作《運氣因素》(Luck Factor)中研究了那些幸運的人,並分析了他們做對的事情。

    某些特定性格類型的人相對而言會更幸運,因為他們的行為方式能使獲得好機會的幾率最大化。幸運的人通常更外向,他們願意接受新想法、跟隨直覺、樂觀,因此他們能創造各種可能性。

    把這些原則應用到你的生活中真的有效嗎?懷斯曼創建了一所幸運學校來測試這些想法,並取得了成功。總的來說,80%的幸運學校的學生說他們的運氣增加了。這些人平均估計自己的運氣增加了40%以上。

    6. 有毅力

    聰明和創造力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你真的想成就大事,當事情變得艱難時,你就不能輕易放棄。這就是毅力和韌性。這是成功最好的預測因素之一。研究人員發現,成功的最佳預測指標是那些非認知、非身體特徵的部分,這部分就是所謂的「毅力」,毅力就是對長期目標的堅持和熱情。

    研究人員發現,毅力不僅存在於智商之外,而且在各種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毅力比智商更能預示成功。霍華德·加德納研究了一些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毅力。當他們失敗時,他們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去哀嘆、指責甚至是放棄。相反,他們把失敗視為一種學習經驗的機會,試圖在未來的努力中吸取教訓。法國經濟學家Jean Monnet用一句格言最簡潔地概括了這種特點:我把每一次失敗都視為機遇。

    無論你多麼努力地避免失敗,失敗都會發生。沒關係, 你只需要知道如何處理它們就行了。

    頂尖成功人士會泰然自若地面對失敗。 他們能夠保持冷靜,並冷靜地思考他們的處境以及可以利用的資源。 他們從來不會崩潰,也不會向他們的團隊透露他們是多麼焦慮,因為這麼做只會導致團隊士氣低落、恐懼。

    在設計和改進了福特四輪車後,亨利·福特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 他在1899年創立了底特律汽車公司,但公司生產的汽車不符合他的標準並且太貴了。該公司於1901年解散。福特非常冷靜地面對這次挫折,組建了亨利福特公司。公司銷售非常緩慢,公司也出現了財務問題。直到1903年,福特汽車公司才獲得成功並大放異彩。

    7. 犯了不起的錯誤

    失敗是必不可少的。失敗者喜歡聽到這些,因為這讓他們對過去犯的錯誤感覺好一點。

    成功者利用它去犯更多他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的錯誤。

    不要怕犯錯和失敗,要不斷嘗試。

    Peter Sims在他的優秀著作《小賭注》(Little Bets)中解釋了所有偉人所使用的系統:思維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從長遠來看,願意花5%到10%的時間做試驗將會讓你更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會為你帶來一些你之前從未想過的新機會。

    Photo From Internet

    你必須與你的想法搏鬥,要對想法進行解剖、結合和加減,讓思想進行碰撞。

    8. 尋找導師

    你不能單乾。從書中學習是很困難的。而互聯網使得區分真實與虛假變得更加困難。你需要有人在那裡給你指點迷津。

    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專家,但是是什麼讓你在最開始的時候選擇投入一萬小時去做一件事呢?沃頓商學院的教授Adam Grant給出的答案是:偉大的導師

    為什麼有人會在某件事上進行刻意的練習?事實上,大多數世界頂尖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教練或老師,這些教練和老師讓做這件事情變得有趣。

    如果你特別想做好某件事,你就需要多和該領域的優秀導師在一起。如果你在某個方面做得非常好,很有可能是因為得到了高人的高效指導。如果你不擅長做某件事,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在這方面得到高人的有效指導。

    不過,最好的導師指導關係只有在你給指導老師付費後才會出現,因為在付費投資後,你就會更認真地對待這段指導關係,也會更認真得聽對方的建議。因為畢竟花錢了,如果不能從中學到什麼,你不就虧大了嗎!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的邏輯樹

    接下來要介紹能同步提升思考、整理和表達能力的方法─「3的邏輯樹」。3的邏輯樹簡單來說,是將「某個主題歸納並整理成3個部分」。  

    麥肯錫顧問公司最著名的問題解決技巧「邏輯樹」和這裡介紹的「3的邏輯樹」有些不同。就像樹木長出樹枝,兩者都是將想法分支進行統整的方法,但「3的邏輯樹」並不是著重MECE(MECE是邏輯樹的基本思考方式,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指的是不重複、毫無遺漏地加以分類)的思考方式,而是運用數字「3」的力量,將重點集中在簡明統整想法的方法並加以說明。

    說明簡單整理複雜想法的方法是本章的目標。現在就來了解數字3所蘊藏的秘密,並且運用「3的邏輯樹」,掌握整理想法的方法吧!

     
    數字3隱藏的秘密  

    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會接觸數字,其中最常使用的數字是3。人生分成過去、現在、未來,一天分成上午、下午、晚上。遊戲時玩剪刀、石頭、布,比賽時三局定勝負。運動獎牌分成金牌、銀牌、銅牌,甚至在以前的俗語中也不難發現數字3 的蹤跡。

    「珠玉三斗,串成為寶。」(玉不琢不成器)
    「三歲習慣,八十不改。」(本性難移)
    「堂狗三年吟風月。」(耳熟能詳)

    數字3不論在東西方都代表完美的最小單位。3具有完整的價值,也經常出現在聖經和神話當中。檀君神話中的桓因、桓雄、檀君三位人物是創國始祖。天神桓因為了將庶子桓雄派往人間,選定三危、太白兩地,並賜下三個天符印作為神仙的標識。西方也把數字3視為完整的象徵,即象徵善的數字1和象徵惡的數字2相加而成,並認為3是更神聖的數字。羅馬時代的三頭政治,基督教的聖父、聖子、聖靈,佛教的三寶佛等,數字3遠從古代就是我們生活中象徵完整的數字。

    心理學中也有數字3。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曾說:「三個人聚集起來就形成群體的概念,並且行動合一。」

    EBS電視台的〈Docuprime〉節目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發現了「3的法則」。人來人往的斑馬線突然有一名男子停下腳步,用手指著天空,行人們顯得毫不關心。這次換兩個人停下腳步,用手指著天空,行人們也只是盯著他們看,沒有引起太大關注。令人驚訝的是,當三個人停下腳步,一起用手指向天空時,路過的行人們有80%都一起跟著望向天空。

     
     

    EBS的實驗結果代表什麼呢?那就是3的法則在我們生活中具有改變狀況的力量。一兩個人所引起的群眾反應相差無幾,但三人引起認同的比例便急速增加。如果有意義的變化是「我」和「認同我的兩人」,那麼就能引發扭轉狀況的變化。

    「Yes, we, can!(是的,我們,做得到!)」
    「Change, change, change!(改變!改變!一定要改變!)」

    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選舉前的競選口號。歐巴馬非常瞭解數字3的表達方法,他所創造的標語雖然只有短短三個字,但每個單字都充滿積極和正面的能量。

    然而如果不是三個字,而是使用兩個字呢?「We, can!」既沒有律動感,又覺得缺少了什麼對吧?那如果增加單字呢?

    「Change, Change. Change, Change. Change」很明顯的,無法讓人們印象深刻。歐巴馬喊出三個單字作為口號,在選民們之間迅速傳開,也獲得了廣大的支持。

    就像這樣,數字3在演講、演說和溝通時,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數字3能夠創造深具影響力的口號,運用序論、本論、結論來構成邏輯。整理出3項要點時,就能以邏輯性將想法傳達給對方,並使人留下深刻且長遠的記憶。

    「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蘋果公司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曾經在演講中提到3的秘密。他在2005年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演講內容中談到人生的三個故事,為許許多多畢業生帶來希望和勇氣。

    p89
    Photo Credit:商周出版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賈伯斯從里德學院休學,開始上書法課。十年之後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將所學的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三件事情串聯出第一項訊息。

    第二個故事有關愛與失去。包括賈伯斯在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卻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炒了魷魚,以及決定重新挑戰的三個契機。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賈伯斯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對於生命和死亡的重新檢視,以及向畢業生們傳達挑戰和希望的訊息,同樣也是包含了三個元素。

    已經離開人世的賈伯斯,他的故事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使用了3的力量。絕大多數的偉大演說都是由3個部分所組成,因為這是最穩定又最容易記憶的完美結構。

    為什麼是3的法則?

    第一,數字3具有「完成」之意。拉丁名言中有「用3組成的所有一切都代表完美」的說法。萬物當中用3組成的東西不計其數。宇宙的結構包括時間、空間、物質,樹木也是由樹根、樹幹、樹枝三種元素所組成。光線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色的三原色是紅、藍、黃,物體的型態也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

    第二,強調數字3時會產生影響力。因此偉大的演說家們經常使用3的法則。亞伯拉罕.林肯在蓋茲堡演說中主張「人民所擁有的、被人民所選出的、為人民而服務的政治」,連續強調三次「人民」,演說內容因此更加完整,並深具影響力,最後成為傳世的知名演說。

    第三,數字3最具「穩定性」和幫助「記憶」。如果以兩項證據作為說明,會讓人感覺不夠完備,而如果提出五項說明,又覺得太過複雜,不容易記憶。而三項說明會使人感覺穩定,並且能夠留下深刻印象。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在走朋友要有!不管是在學校、職場、乃至買個早餐、搭個公車,每天都需要和人溝通,也因為現在網路發達,大家習慣用打字、訊息溝通,卻在無形中弱化了現實中對話的技巧,with邀請諮詢專家北條久美子,教大家必須學會的三個溝通能力,以「順利在他人面前發言」為目標前進吧!

     

     

     

    LESSON 1 附和能力

     

    想成為「讓人還想再次見面」的女性,其實就是跟說話相比,更擅長傾聽的人。當對方想要訴說的時候,保持傾聽的姿態=聰明附和!首先就來練習附和的方法吧。

     

    1.傾聽時的「姿勢」相當重要,再忙碌也要暫停手邊工作,轉身以肚臍面對對方談話,看著眼睛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自己坐著、對方卻是站著的,最好立刻站起來。

     

    2.在公司講最多的話,肯定會有「是的」、「我知道了」等等回應,要打從心底有精神的回應,給人積極、值得信賴的感覺。

     

    快速改善社交障礙!學會三個能力晉升談話高手!

     

    3.雖然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但是並不是什麼話題都適合帶著笑容回應喔!對話時要像一面鏡子,當對方語氣凝重時就要低調;對方開心的時候就要呈現出更開心的表情。總之,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對方的語氣!

     

    LESSON 2 閒談力

     

    學會在短時間內,留下好印象的閒談技巧!正因為是閒談,更能縮短和對方的距離,是讓自己獲得理解的捷徑。在有限的空閒時間內,用開心的談話讓對方感覺舒適,是溝通技巧的基礎守則。

     

    1.在交通移動或幫客戶帶路的短暫空檔。能夠視情況地加入甜美笑容開心的閒談,就能提升對方對自己和公司的印象。

     

    2.平常就要關注閒談時可以談論的話題!例如,對客戶提供鄰近地區的小情報當作收到禮品的回饋。在新聞中聽到的天氣和節氣也能當作話題。

     

    快速改善社交障礙!學會三個能力晉升談話高手!

     

    3.從聲音中也能感受到笑容的〝笑容聲音〞,是電話交談中不可或缺的好印象技巧。只要用充滿笑容的聲音來交談就能辦到。閒談的時候也是,悅耳的笑聲有加分效果。

     

    4.配合空間調整聲量的大小可以看出這個人〝有沒有掌握狀況〞。在較大的地點要放大聲量、在狹小的空間則要小聲,也是基本的禮儀。

     

    LESSON 3 演說力

     

    突然要在眾人面前談話,每個人都會感到緊張!不過,只要從自我介紹開始練習,總有一天也能接受做簡報的重責大任。凡是社會人士,都要具備在眾人面前發表的技巧!

     

    1.掌握讓談話簡單易懂的「黃金守則」:結論/要點→理由→總結。事先確認談話內容的時候,也要注重順序(在總結的時候再度提出結論也OK),在台上緊張時,只要默想這個法則就能安心。

     

    2.言語要傳向目光的方向。當對象越多的時候,就要讓自己能看到所有的人而慢慢轉動頭部。尤其是針對特定人士傳達的訊息,就要看著那個人。

     

    快速改善社交障礙!學會三個能力晉升談話高手!

     

    3.數字能為談話帶來邏輯。「今天有3通電話。第1通是…」等等的整理歸納,或是引用過去的數據來增加說服力。

     

    4.聰明表達的關鍵,要善用〝比喻〞,為談話增添趣味。聰明的比喻能讓發言更簡單易懂又顯得有趣,讓對方產生「想要再聽下去」的心情。

     

    快速改善社交障礙!學會三個能力晉升談話高手!

    諮詢專家北條久美子老師。

     

    以上三個溝通不可或缺的能力,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才能在緊要關頭派上用場喔!另外北條老師也提醒,找到一個學習榜樣,也可以有助於達到理想的表達效果!就像小孩子習慣透過模仿大人,來學習說話、與人相處是相同的道理。舉例來說,欣賞的主持人的手勢和姿態、在公開演講活動上看到女性創業家理論性的談吐、閒談的方式則是參考某位學姐,針對不同場合設定不同榜樣也是很好的。把學習榜樣當成自己的目標,更能督促自己進步喔!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段時間有親在悟空問答里問:我是一個很正直的人,當在單位里偏偏被排擠,難道這個社會就容不下正直的人了嗎?

    那從這個問題不難看出,這位親正遭遇人際交往的一大危機,但關鍵是他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覺得是因為別人太虛偽容不下正直的自己。那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這位親這樣的人。他們說話完全不考慮他人感受,想到哪就說哪,如果對方抗議,他還會特別傲驕地說,我就是這個直性子,想說啥就說啥。親,如果直性子真得是想說啥就說啥,那麼這直性也沒啥值得推崇的。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呢?那當然是從好好說話開始。

    今天我為大家三分鐘快讀《所謂會說話就是會換位思考》,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才能成為一位在眾人面前談笑風聲的談話高手。

     

     

    在說聊天最討厭遇到哪種人?可能很多親會說,你說一句,他只會嗯,哦的人最讓人煩。那怎麼才能讓對方聊起來呢?那我們得改變自己的問話策略。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問:吃了沒?在幹嗎?這些封閉性問題,對方也只能用:是或者不是來回答,那這樣的聊天當然很快就聊到頭了。所以正確的問話姿勢應是多問開方式的問題。如中午吃了什麼?當對方回答後,你可以接著問,那家的味道怎麼樣?或是你比較喜歡去哪家飯店吃飯?那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對方說話的興趣,那就不怕沒有話可說了。

    展開談話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那當然不是了,在談話中,我們需要避開幾個雷區。比如我們常看有些瘦瘦的女生,喜歡跟別人講,自己太胖了怎麼辦呀,再這樣下去自己可能就沒人要了。那也許這話要是對著跟她一樣瘦的女生說倒也是問題不大,但如果對方恰好是一個較胖的,又正好因為身材問題跟男朋友鬧掰了,那可以想像,她聽到這話會不會火冒三丈。那兩人別說正常交流,搞不好還互懟起來。那所我們在與交流時,一定不要揭人短處,拿對方方不足來說事。

     

     

    除了不拿人短處說事,還要注意說話要有底線,不要開一些無底線的玩笑。

    有一些人為了讓人覺得自己很幽默,常常不分場合的說一些不知分寸的話,那其實這樣很容易讓人心生反感。

    郭德綱我們都知道他嘴巴特別的厲害,他也很喜歡開玩笑,在說相聲時他的搭檔于謙一家老小都被他拿出來涮一把。那在那種場合下,大家也沒覺得有啥不妥,哈哈笑過就了事。但是有一次他在頒獎禮上,他調侃說沙溢的孩子安吉是他跟胡可的。那這句話放在他德雲社說相聲的台上說,可能大家都一笑置之,但是當著孩子的面這包袱抖得顯然是很不合適宜。所以事後很多網友都留言批評郭德綱。

     

     

    別只顧著說自己。

    我們聊天最喜歡聊的就是自己。有孩子的會聊自己孩子如何可愛,如何聰明,在學校是如何的優秀,沒孩子的就會聊自己男友或女友,是多麼體貼善解人意,單身人士則會聊自己每天有多無聊。親們,我們想下畫面,如果在交談中,每個人都只顧聊自己,那大家還聊得下去嗎?那顯然誰也不願跟一個自說自話的人交往。所以如果你想能夠與他人愉快的交流,那最好是多聊聊對方,或是與對方有關的內容,那你自然就會成為別人眼中有趣的人,大家才會樂意與你交流。

    交淡中應要注意傾聽,找出話背後的意思。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弦外之音,那如果我們不善於傾聽,就很難聽出對方話的真正意思,那就容易鬧笑話了。特別是在面試的時候,那雖然是我們介紹自己,但是我們需要傾聽面試官的問題,敏銳的體會面試官問題背後的深意。如:通常面試官會問求職者,為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那如果你僅僅當做是一個平常的詢問,那你可能會說:上家公司人際關係太複雜,我適應不了,或是上個老闆太摳門了,我不願幹了。那顯而易見你的面試可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面試官其實是想通過這個問題,了解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以及你的價值觀。

     

     

    切勿交淺言深

    有人說,在溝通中要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樣的交流才是坦誠。但是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交談對象都是我們可以知無不言的,也不是所有的內容可以知無不言的。如我們公司之前來了位新同事,她剛入職一周,別人問她有沒有結婚。她卻告訴大家,她沒結婚,正因為這她與男朋友不小心擦槍走火,她還近期去做了人流。當時同事們聽到她所說,大家表情都十分精彩。那其實這就是典型的交淺言深,她跟大家並沒熟,雖說人流也不啥大事,但必竟也是個人隱私,這麼說出相信大家不會覺得她是一個十分坦誠的人,反而會看低她的人品。

    肢體動作是無聲的交流語言。

    在與他人交流時,我們不但需要注意傾聽,還要注意觀察他的肢體動作,很多時候人可能會言不由衷,但肢體動作往往會十分誠實反應他內心的想法。比如一個雙手抱臂的人,他可能處於抗拒的狀態,那你最好能調整下說話的方式,或轉個話題;那如對方眼睛四處看,那有可能他想結束談話了,你最好是長話短說;那如果對雙手緊緊捏著衣角,那說明她現在比較緊張,那麼適合聊一些封閉式的簡單問題,讓對方能輕鬆回答,以幫助對方放輕鬆……。

    那要是在電話里溝通時,語速與語調則是我們需要把握好的一個重要「語言」。那如果我們希望對方能聽我們把話說完,那我們必須在電話里儘量保持適應的語速與清晰的語調,那相反,如果你很想結束一段通話,那你可以加快語速,那對方也會跟隨你的語速儘快的完成通話。

     

     

    .如何拒絕談話

    有些人特別喜歡對別人倒情緒垃極,也不管你願不願意聽,拉著你大倒苦水,那面對這樣的人,你的態度決定了一切。如果對方每次對你倒苦水,你都忍著不吭聲,那麼你將淪為她御用垃圾桶。那怎麼辦?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她跟你倒苦水時,你最好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那她發現你對她的苦水並不感興趣時,她下次會尋找其他人來訴說了。

    當然除了不當情緒垃圾桶,那我們在與人交流時,可能會遇到對方問一些我們不願意回答的問題,那你麼你可以借一些技巧,巧妙的避開,如可以說:這個事,說來話長,改天找個時間好好跟你說。或者不著痕跡的轉移個話:這個事讓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來……

    最後想說的,任何的說話技巧都比不過換位思考。很多人在與他人交談中,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據理力爭,試圖說服對方,但其實這樣常常導致對抗或冷場的局面。一個有效的談話,不應是誰贏誰輸,而是要實現雙贏,那麼就需要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多去考慮對方的需求是什麼,以期在雙方的需求中找出雙贏的局面。如,很多離婚的夫妻,常為贏得孩子的撫養權爭得面紅赤耳,不可開交,像《我的前半生》陳俊生與子君就為了爭奪兒子的撫養權都鬧到了法庭。但後來,俊生想通了,其實爭奪撫養權目的是讓孩子過得更好,並且子君一直帶著平兒長大,所以俊生同意讓子君來撫養平兒。這就是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全局找出最佳方案的典型例子。

     

     

    本書還講述了許多實用的談話技巧,如:與陌生人交流時應如何應對;工作場合中儘管可以與對方稱兄道弟,但也需要注意保持距離;發表觀點要看情景等等。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在眾人面前談笑風聲的談話高手,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每個人生活都得面對的課題,不論是一對一的閒聊,或是在團體裡的社交,只要你還活著,都是避無可避的。

    然而,很多人也因為過去負面經驗的牽絆,或是對未來的擔憂,因而患上社交恐懼症,擔心自己說話時會不會很無趣,或者發言會不會破壞氣氛,造成尷尬的場面。這種恐懼在心裡憋久了,就造成自我封閉,最後與周遭的人漸行漸遠。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陷入了這種負向循環,請放寬心,因為你看到這篇文章,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只要你願意改變,用正確的方式去溝通,就能跳脫循環開啟新的生活,一起聊聊囉~

     



    S小姐問:「我現在是一個很害怕跟別人相處的人,因為我每次跟人相處時都會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但是其實在過去我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其實我很喜歡也很渴望跟別人相處、互動,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這樣的能力。我會覺得我不敢跟別人相處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自我、很無趣的人,所以每次才都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他人,我也很害怕那種尷尬的感覺。

     
    其實我也知道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我太緊張,但是我也會怪罪自己是因為我這個人很無趣才這樣。 然後我會默默的在心裡羨慕別人可以正常的跟別人相處,也會羨慕別人可以被大家視為一個有趣的人或者是在團體中被視為一份子,我會默默的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難過並且又陷入無限的循環內,我覺得這樣的過程很痛苦,請問我可以從什麼方面開始改善自己嗎?」
     

     
    內向與外向的分別

    某次和大學的死黨小昱聊天,我們說到自己的工作近況,

    小昱:「我真的很佩服你可以當講師欸,在台上連續講兩三個小時都還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如果是我我就辦不到。」
     
    我說:「嗯?這樣有很厲害嗎?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我以前和你認識的時候,其實是不太說話的,每次你們在聊天的時候我多半是靜靜地聽,偶爾才插上一兩句。」

    小昱:「對啊,你那時侯真的比較陰沉一點,哈哈,你應該是後來當業務以後個性轉變很多吧?業務不是要一直說話嗎?」

    我:「哈哈哈,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啊,如果你給我一個禮拜的時間訓練你,我也能讓你講上兩個小時,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辦到的。」

     
    閒聊一會後,他說他很驚訝我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會去當業務,甚至成為講師、教練,他認為是我在個性上的轉變,才讓我從一個寡言無趣的人,成為現在的自己。

    是的,這也是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外向的人適合當業務,內向的人適合當工程師或內勤;外向的人活潑,內向的人沉默;外向的人比較有趣,內向的人比較無聊。然而做為一個內向且話不多的人,我得告訴你,這些認知都是假的!
     
    從前我是個內向的人,即使到現在我還是個內向的人,雖然我可以在團體裡侃侃而談,能和客戶聊上兩三個小時,在台上發言也無所畏懼,但我心裡的本質並沒有改變,我還是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的獨處時間,我還是喜歡傾聽多過於談論自己,我在聊天時通常還是話比較少的那一個,而比起參加派對,我還是喜歡享受寧靜。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覺得很矛盾了,Mr.P好像同時具備了外向和內向的特質,無法用這兩個名詞就單純把他給定義了,對嗎?

    沒錯,這也是我要告訴你的事情,不要去糾結你到底是一個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這個世界上有不善溝通的外向者,常因為過度熱情和不懂察言觀色而得罪別人、說話犯錯,而也有擅長溝通的內向者,有高度的同理心和溝通技巧,能享有良好的人際互動

    所以,與其糾結在「我很內向,所以無法和人相處溝通」,不如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在這場互動中我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要留給別人什麼印象?
    .我如何創造一場愉快又輕鬆的溝通?

    如此一來,你就不會被內向外向的框架給限制住,也才能真正去了解、發現、探索自己還能怎樣去增進溝通能力,甚至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其實自己一點也不內向啊!你只是還沒完全掌握與人溝通對談的技巧而已,而實際上你內心是活潑好動的。

    有趣和無趣之間的關係

    回到正題,本週提問的S小姐說:「我現在是一個很害怕跟別人相處的人,因為我每次跟人相處時都會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但是其實在過去我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其實我很喜歡也很渴望跟別人相處、互動,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這樣的能力。我會覺得我不敢跟別人相處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自我、很無趣的人,所以每次才都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他人,我也很害怕那種尷尬的感覺。」
     
    什麼是有趣?什麼又是無趣?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無法用簡單的二分法去區分的。
     
    例如,你覺得怎樣的行為可以稱之為有趣?
     
    • A. 在氣氛正要冷下來的時候忽然丟出反轉的神來一筆
    • B. 講一個超級難笑的笑話,但因為實在太爛了,所以爛到大家捧腹大笑
    • C. 把雨天騎機車滑倒的經驗說得像人生最悲慘的戰役
    • D. 將何金銀和大師兄的對決描述的像是倚天屠龍記

    每個人對有趣的定義都不同,而我們會說一個人很有趣,多半是因為他具備了數種不同的特質,而有趣不有趣,只是一個概括性的形容詞而已。

    也許對小明來說,有趣 = A+B+D,而對小美來說,有趣 = C+D,而對小華來說,這些事情根本戳不到他的笑點,他覺得無聊透了。

    換句話說,會讓人感到有趣和無趣是一件很個人化的事情,就好比美式幽默、日式吐槽,以及台灣綜藝節目拿棒子打對方頭的搞笑方式,這幾種方式各有各的支持者,而我們會自然被自己覺得有趣的人吸引。

    然而有些人想討好所有的人,企圖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很有趣,坦白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好像現在幾位知名的Youtuber(howhow、呱吉)各有各的訂閱者一樣,你不可能讓這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歡你。

    但是,這不會成為一個自己不改變的藉口,關於有不有趣這件事,我們還是可以從很多地方著手,我們可以去觀察自己想要吸引的人,嘗試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有趣地圖」:

     
    • 他喜歡那位藝人?
    • 他追蹤了哪位Youtuber?
    • 他覺得最好笑的事情是什麼?
    • 他最喜歡哪一部喜劇電影?

    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方式把彼此認為有趣的特質抓出來,然後你會抓到你們共同都覺得很好玩、很新鮮的一個話題(事情)。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因為一個人無法去改進「我很無趣」這件事,就好比一個人無法去改變「我不會打籃球」這件事,因為這實在是太抽象了,然而若我們把抽象的事物抽絲剝繭一下,就可以找到抽象背後的真因,才有辦法透過練習去改進。

    比方說:

    表因 → 我不會打籃球。
    真因 → 我籃球打不好是因為投籃會偏,投籃會偏是因為跳投時腳尖沒有指向籃框。
     
    表因 → 我很無趣。
    真因 → 我很無趣是因為別人問我問題時,我只會給一個很模糊的回答(例:別人問我假日在幹嘛,我回答他沒幹嘛,就待在家裡,或偶爾出門走走),我使用太籠統的說法讓人難以接話,句所以總是點別人。

    表因 → 我說話常言不由衷。
    真因 → 別人問我的興趣時,我害怕自己的答案跟對方不同,會讓對方因此而討厭我。
       
      透過揭開抽象事物的層層面紗,我們才得以釐清,我自己在跟別人聊天時,到底是哪一部份的回答出了問題?又或者是我的方式其實很棒,只是我沒有勇氣去表述真正的自己?
       
      好的,我知道你心裡又冒出了另一個疑問,若我對聊天和溝通一無所知,那我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
       
      讓我們看下去吧~
       
      流程化、系統化、細節化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一個問題無法被發現時,就無法被改進,用在任何領域上是舉世皆然,也因此一個高明的學習者在學習一件新事物時,會先把事情做流程化、系統化、細節化的歸類和整理,用比較有水準的說法來說就是,建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學習模型。

      就拿很多人看過的《把妹達人》這本書來說吧,作者把他自己對社交的理解,化成了視覺化的模型,而很多的實用心理學派,也會把各式諮商、治療、催眠的技巧簡化成流程。

      我當初培訓銷售員時,也把銷售拆成了五大流程,分別是寒暄、探索、說明、比較、解決,而五大流程又再細分為五大招式,分別是品牌、設計、功能、產品、價格。

      你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要把說話、聊天、溝通拆成這麼複雜的方式來處理?難道這些人是吃飽太閒嗎?

      並不是的,這是為了要精進溝通、銷售、兩性相處的能力而設計的。

      流程的好處是,你可以快速檢視自己和剛認識的朋友(客戶)在哪一個階段,是陌生人、剛認識、點頭之交、普通交情,還是有一定熟悉度但深聊過呢?就像有人很擅長認識人,卻不擅長深入聊天;有些業務很擅長Close,卻未必有很厲害的陌生開發能力。

      而每個流程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做法,我們可以針對特定流程下的特定作法去演練,直接針對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去改進和解決問題。

      以我培訓業務的實例來說,我在和他們溝通的時候並不需要說上一長串的解釋,來告訴他們哪裡需要改進,我只要給他們兩個數字,比如說52,那他就知道他是在第五流程(解決)的第二招式(設計)上講得不好,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幅增加學習的速度和改進效率。

      所以若你是一個對溝通不熟悉的人,你應該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找一個容易入門的方法做系統化的學習,然後接著學習另一套系統,等到你累積了好幾套系統的知識,以及足夠的實戰經驗之後,你就可以完全融會貫通忘掉所有的招式了

      那時你會明白,原來有人說的推拉,在業務技巧上就是以退為進,原來有人說的展示價值,在業務說缺貨時就是稀缺性的使用,你不再會被名詞所迷惑,並且可以創造出更屬於你自己風格和個人魅力的溝通方式。

      註1:上面這段若你有看懂,其實你已經把《刻意練習》這本書給看完了,整本書幾乎都在講這個東西,只是作者給了一個很酷的名詞叫心智表徵)

      註2:我常會提到的「風林火山溝通法」,也即是我融會了心理學、行銷、銷售、兩性吸引,為一般人日常溝通所設計出來的獨門方法。

      自信與說話之間的關係

      S小姐在第二段說:「其實我也知道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我太緊張,但是我也會怪罪自己是因為我這個人很無趣才這樣。 然後我會默默的在心裡羨慕別人可以正常的跟別人相處,也會羨慕別人可以被大家視為一個有趣的人或者是在團體中被視為一份子,我會默默的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難過並且又陷入無限的循環內,我覺得這樣的過程很痛苦,請問我可以從什麼方面開始改善自己嗎?」

      能發現自己的負面循環,其實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只要改變循環裡面的一個小細節,整個循環就會潰散,並給予我們建立一個新循環的契機。

       
      讓我們把這個循環看得更仔細一點,它是這樣形成的:
       
      緊張 → 因為覺得自己無趣  → 羨慕別人 → 為自己感到難過 → 緊張 ......

      在前面的篇幅裡面,我們談論的是方法,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即使我知道了所有的方法,我還是會緊張,我還是會感到嚴重的焦慮?

      有的,這是很平常而且每天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的,所以要打破循環有兩種可行的方法,其一是從方法上打破,其二是從情緒上打破。

      我以前在當業務的時候,即使簽了無數次的合約,但碰到最後的議價階段也會有心跳加速和口乾舌燥的反應,上台說話也是一樣,雖然我已有了數百次在幾十幾百人面前說話的經驗,也偶爾還是會有腦袋一片空白的狀況發生。

      那真的發生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很簡單,你不需要跟你的生理反應做對抗,那只是一個正常人會有的自然反應,我會把這種感覺當作是我的推進器,因為當這些徵兆出現的時候,我知道我就快要進入狀態了。
       
      以緊張這個情緒來說,緊張會帶來不安,但緊張同時也存在興奮的狀態裡,興奮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你說話時顯得更有熱情。
       
      那心跳加速呢?連續做兩到三次的深而綿長的深呼吸,你就會把注意力拉回到現實,這種心跳加速是在刺激你的腎上腺素分泌,它一樣是一件好事情。
       
      或許一開始你會不習慣,但相信我,只要多多經歷幾次這種情境,你會發現這是可以被練習的,在此提供你一個我以前訓練業務時常用的方法:
       
      1. 想像自己要在一萬人面前演講
      2. 感覺到台上的鎂光燈打在你身上,你可以聽到觀眾的歡呼聲
      3. 感受一下那個緊張感在你身體內流動的感覺
      4. 重複這個步驟幾次,並且找一個會讓你緊張的人聊天

      我曾帶過一個業務本來是和客戶說話會緊張到搓手的,尤其碰到氣勢越強的客戶他越害怕,他在我的引導下做完三次練習後,兩天內就可以自然地和客戶聊天了,即使是一對多的狀況他也能保持穩定的自信心。這個練習能讓你開始享受這種緊張的感覺,它就和大多數的情緒,像是憤怒、害怕、恐懼等等一樣,它們都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你的一部份,它們的出現只是為了提醒你一些事前提是你要知道怎麼去讀取它們想帶給你的訊息。

      結語
       
      一、跳脫內向與外向的框架

      很多人會以為內向的人不擅言詞,外向的才擅長溝通,其實這完全是一個誤解,事實上也並不是這樣的。

      Mr.P自己就是內向的人,我也認識很多銷售高手都是內向的人,他們充分運用了內向者的「敏銳優勢」、「觀察優勢」、「同理優勢」,所以他們能夠用非常省力、輕鬆,而且非常精準的方式溝通。

      與其糾結在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如去開發自己的溝通優勢區,你也能創造出屬於你的個人說話風格。

      二、找到有趣和無趣到底代表什麼事情
       
      要改變自己,我們要先搞懂兩件事:
       
      1. 對我來說什麼代表有趣,什麼代表無趣?
      2. 對別人來說什麼代表有趣,什麼代表無趣?

      而這件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唯有透過這樣的思考,你才可以知道自己的好惡,你知道了自己的好惡,才得以形成你的自我價值觀,你知道了什麼代表「自我」之後,你的自我才會是肯定的,你才有辦法去守護一個你肯定的東西。
       
      三、把說話聊天系統化,針對細節加以改進
       
      流程與系統的好處是,你可以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哪裡不足,哪裡又該改進,先從一套簡單的系統開始,切忌不要貪多,想在短時間內學會所有系統只會變成四不像,等你完全熟悉之後就可以接著學習別的系統,最後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東西。
       
      四、讓自己習慣緊張的情境
       
      不要去對抗情緒,而要去習慣它的存在,如果現在身邊沒那麼多機會讓你去試,可以先用模擬的方式來練習,它的效果是一樣的,去體會緊張的感覺是怎麼出現的,在身體的哪個位置,在哪時候達到最高峰,哪時候緊張感會開始慢慢退去,等你習慣了以後,你會明白緊張也是你的一部份,善用緊張刺激自己的好表現,才是緊張存在的意義。

      P.S.想進階學習的朋友,可參考《自信力課程》,這是一堂專門為建立自信創設的課程,你會實際學到更多關於建立自信狀態、維持自信心態的實作方法、步驟。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報』可以說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必須不斷面臨的挑戰。

      我們從學生時代的小組報告、專題報告,到出社會後的面試自薦、作品集、各式提案簡報、成果報告、商品展示、演講……等,不知曾投入多少心血,在製作這份平均僅展示數十分鐘的文件上;也不知曾看過多少人做簡報,聽過多少場的演講。在這個講求競爭力的社會中,『簡報力』儼然已成為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之一,然而,它也不能稱得上是一件「容易」的事。好的簡報能順暢地傳達訊息,一份『成功的簡報』則是良好的「講者形象」與「簡報內容」的集合體若能善加運用各式簡報文書工具,便能更輕易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業簡報,4步驟輕鬆搞定!                                            

      雖然簡報成功的重點主要來自於「講者形象」,但我們常常發現,一名善於演說的講者其實不見得擅長製作簡報內容,或是只將投影片做為輔助的工具;往往台上講得口沫橫飛、滔滔不絕,聽眾確不容易抓住重點,一旦走出門外就將聽講內容忘了大半,這樣的情況就相當枉費我們每次事前的大量準備,以及反覆練習。下面就簡報的「頁面製作」「工具運用」,統整出4大重點步驟,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縮短製作流程,並達到最大的效益;用一份成功的簡報快速抓住全場的目光,並增加自信,建立專業形象,以精確地達到簡報的目的:

       

      1、『主題整合』-封面吸引人,演說事半功倍。

       

       

      成功的簡報,會讓聽眾在一開始就抱持著「我要聽下去」的高度興趣。因此,在製作簡報之前,必須要先「蒐集聽眾的基本訊息」,充分了解他們的背景(是學生?公司同仁?企業主?還是退休銀髮族?),前來聽這次演說的原因,期待獲得的內容/需求,對主題的熟悉程度……,以針對觀眾選擇適合的呈現內容及方式,並訂定合適的主題;這個主題必須簡潔有力,並與演說內容相契合,最好是內容整合後的核心概念,並擁有將話題「開放性延伸」的特質

      這時候,針對簡報主題選擇一個漂亮吸引人的封面/主視覺,就能更順利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襯托出簡報想傳達的重點。「封面」的作用,在於讓聽眾在簡報開始前便能大致了演說的方向,當然就更容易進入演說情境當中。若覺得主題訂得太廣,或是太過抽象,建議善用大小標題的組合,以將概念做完整的串連。

       

      Plus2-02-2     

       

      封面的作用,在於讓聽眾在簡報開始前便能大致了演說的方向,當然就更容易進入演說情境當中。此外,善用大小標題的組合,更能將概念做完整的串連。

       


       

      2、『色彩心理』-一致性的視覺呈現,強化形象不散亂。

       

      有一類型的講者,雖然深具專業背景,平常也做了充足的練習,但簡報呈現出的視覺形象卻相對地粗糙簡陋,也常常出現「視覺不一致」的情況,讓聽眾搞不清楚講者到底是想表達一個主題,還是硬是將許多「不大相干的主題」拼湊排列。

       

      除了講者本身要慎選該次演說的內容,也應善用PowerPoint的設計範本、圖表工具、插入圖片(對齊輔助)工具等,以省下許多配色定字型的時間。但是PowerPoint提供的公版有時呈現出的效果並不那麼理想,這時,若直接套用設計完全的「簡報版型」,可以更快速、方便地一擊中的,一次給人一致性的專業視覺形象。

      此外,常被忽略,但其實相當重要的簡報設計小撇步,就在於「色彩的選擇」,不同的色彩能傳達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如:紅色系/暖色系』給人的感覺是快速、效率、溫暖、熱情、衝勁、剛強、權威、警告、男性化的……「藍色系/冷色系」則能傳達出專業、希望、理想、獨立、堅定、清爽、夏天的……;若想表達的是浪漫、放鬆、優雅、神秘可選擇「紫色系」;而在「教育類」的主題中,「綠色系」是常被應用的色彩,象徵著新鮮舒適、清新、有活力、知性、成長、環保、休閒、生活等的印象。可以針對同一個主題做不同色系背景的簡單套色練習,相信就能更容易地理解、運用自如。

       

      Education-範例01-3   

       

      「綠色系」具有清新、活力、知性、成長等形象,適合套用在教育、環保、樂活休閒等類型的主題中。

       

      Medical-範例01-3  

      「藍色系」具有專業、希望、理想、獨立等形象,適合套用在商業、醫療、科技、專業知識、高等教育等類型的主題中。

       


       

      3、『條列特點』-安排簡化後的訊息,清晰傳達。

       

      簡報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傳達訊息」,因此,將訊息清晰、準確的傳達給聽眾,是簡報製作的第一原則。在內容的設計中,採取「簡約」的KISS原則(Keep It Simple & Stupid,除了主要的「目標性架構」及「重要的概念」,其他不能輔助訊息的傳達的內容都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原則亦可應用在商業書信、設計電腦軟體、動畫及工程上。

       

      切記,簡報求精、不求多,簡報的目的不是記流水帳,也不是照本宣科,不需要把密密麻麻的資訊都一一列入。寧可將重點以「簡單條列」的方式呈現,另外再自行準備一份備忘錄,或發給聽眾一些參考輔助用的講義,都比把所有想傳達的內容全部硬塞入一份簡報來的優。同時,這樣的表現方式也可以賦予一個講者無可取代的價值,而不是人人來皆只要照念就ok,或是一開講所有的聽眾都睡成一片的枯燥簡報。

       

      Plus2-03   

      簡報的KISS原則(Keep It Simple & Stupid),將重點以「簡單條列」的方式呈現;另外可再自行準備一份備忘錄,或發給聽眾一些參考用的講義以為輔助。

       


       

      4、善用圖表-讓圖片自己說故事。

       

      在簡報傳達中,表勝於文,圖勝於表;只要透過「時間」和「空間」的關聯安排圖表,圖片就能自行引導觀眾將注意力移到特定的區域。這時要特別注意,圖表同樣只須列出「標題」,內容的解釋則由講者自行發揮。常用的圖表工具有:流程圖、組織圖、循環圖、時間表、金字塔圖……等,圖表的穿插可以讓資訊更為生動。同樣的,若為較不擅長製圖,或希望能節省製圖時間卻仍保有專業形象者,也能找到可直接套用的Diagram圖表工具(如下圖)

      此外,善用「數字」及「影像」來佐證的效果更好。前者可以引進統計數據,在投影片中以「精確數字」呈現,口述時再採用近似值帶過,引導聽眾形成概念式的印象;後者則可引用相關影像,其中,以「新聞報導」類的影像最具說服力,其可搜尋的高品質影像來源有:歐新社、英國Alamy、日本JTB、法新社等,再者,附上自己攝製的佐證影像,也是不錯的辦法。雖說有圖不見得有真相,但若連圖片都沒有,光憑生硬的文字來考驗聽眾們的想像力,對訊息的傳達力只有大打折扣。

      勿使用來源不明影像 

      Plus2-04   

      善用圖表並透過「數字」及「影像」來佐證,讓圖片自己說話,增加簡報說服力。

       

      plus2流程圖-範例-02  

      若較不擅長製圖,或希望能節省製圖時間卻仍保有專業形象者,可套用經設計的簡報圖表工具(圖片來源:簡報大師Plus2-Diagram)。

       

       

        簡報大師,高品質設計版型輕鬆套用!                               

       

      ImageDJ典匠資訊獨家代理的簡報大師,由專業設計團隊打造高品質多元化的設計版型:從各種主題版型動態版型到提案版型,人人都能夠快速套用,節省寶貴時間,讓你盡情揮灑,提升職場競爭力!

       

       P12_02  

        簡報大師 Plus 1 & Plus 2 四大特色  

          最優質

      由一流團隊精心打造,符合各類場合需求,教育、商業、醫療、科技、運動、全球……等都可輕鬆貼切呈現。

          最豐富

      收錄上百組PPT版型、多變化流程圖、表格與Icon元件,讓您更得心應手。

          最方便

      隨點即用的設計,快速上手無負擔。

          最划算

      每組版型平均不到50元,超值又划算。

      PC & Mac皆適用(Mac需要有for Microsoft Office的軟體)


      readread202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